话说松江历史,传承人文情怀。从2017年6月15日起,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上海新闻广播,频率fm93.4、am990每天播送《上海之根 文明松江》专栏,讲述松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今天,我们来听听松江“三千三百方富翁”——朱孔阳的故事。
在上海诸多的老一辈鉴藏家中,朱孔阳先生的名字和生平人们知之甚少。主要的原因是朱先生的藏品极少在市场上流通——他在生前就将许多藏品都捐赠给了文博机构。
松江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尹军:一生藏印三千、藏砚三百方的金石书画收藏家松江朱孔阳,曾号称"三千三百方富翁"。他守着这些心爱的宝贝,1958年后陆续捐献给了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单位。
朱孔阳有他的人生哲学"三多五少",即多读书,多静养,多藏拙;少应酬,少言语,少生气,少自负,少出门。他热爱慈善事业,心地善良,最恨日本侵略者在中国土地上烧杀抢掠。
松江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尹军:松江古称华亭,别称云间。朱孔阳署名时惯称"云间朱孔阳"。抗日战争时期,朱孔阳将云间的"间"字写成门里一月字"閒"。其子朱德天告诉我说:父亲改写这个字的意思是"推日出门",把日本鬼子赶出家门。
朱孔阳晚年所作的隶书五言联,1986年与刘海粟、高络园的作品同时入选"中国当代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选展"。人们以刘海粟的"海"、高络园的"络"、朱孔阳的"孔"字谐音,称之为沪上"海陆空"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