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徐汇把三甲儿科医院搬到老百姓家门口

2018-4-16 15:59:47发布66次查看

“看病几分钟,排队数小时。”一场流感,让免疫力低的儿童更容易“中招”,不少医院儿科人满为患,儿科医生人手紧缺再次在全国范围内出现,儿科医生的培养也成为当下热门的话题。与此同时,不少在大医院儿科看病的经历,则被家长们描述成“像打了一场恶仗”,一点儿也不夸张。
  日前,记者从市八医院获悉,继今年1月全市首批标准化示范儿科门急诊改造完成,医院儿科再推新动作,4月起开设儿科专家特需门诊,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科心血管专家将前来坐诊。今后,家门口不但可以看儿科常见病,棘手的专科问题还可以看专家门诊。
  去年5月,市八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签署了儿科医联体建设协议,通过儿科医联体技术支撑和辐射,为区域内儿童提供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同质化服务。目前,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派出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孙淑娜来医院儿科担任学术主任,负责学科发展计划、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指导。4月起每周二下午,孙淑娜医生都在市八医院开设专家特需门诊,让更多患儿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专科病。
  欢欢因患肺炎在市八医院就诊时,被发现存在显著的心肌损害征象。欢欢的父母非常着急,本想着立即带孩子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就诊,当日恰巧孙医生在医院坐诊,得知欢欢的病情后,立即为欢欢制定了进一步检查和治疗计划,并向焦急的欢欢父母耐心解释欢欢的病情和预后。“原本我们都准备好请几天假带着欢欢去看病了,都知道去儿科医院排队挂号等候很长时间才能看上病,没想到医联体安排儿科医院的专家来市八医院,让我们在这里就能听取专家的诊疗意见,真是太方便了。”欢欢的父母还告诉记者,欢欢的后续治疗和随访也都是孙医生到市八院来时为其进行,现在孩子已经痊愈了。
  曾经配套设备老旧、激励机制跟不上、转诊机制不清晰等原因让基层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儿科就医需求,导致大量患儿和家长涌向了三甲或专科医院。如今,根据上海市政府“十三五”规划,2020年前构建五大区域儿科医疗联合体,同时在全市综合性医院建设50个标准化示范儿科门急诊的要求,市八医院把三甲儿科医院搬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
  作为全市首批、徐汇区首家开展标准化示范儿科门急诊建设的医院,今年1月改造完成的市八医院儿科新增18平方米的儿科抢救室,配置了除颤仪、呼吸机、抢救转运床、婴儿抢救辐射台;增设了独立的雾化室;留观室配有8张观察床位;新添置输液椅30张;新增了儿童肺功能仪等一批医疗设备。同时,治疗室、调饮室等也进行了改造,并且增设了哺乳区和婴儿护理台,为有小婴儿的妈妈提供方便。另外,儿科候诊区增设了自助挂号、报告查询一体机。
  标准化改造后,市八医院儿科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许多像欢欢这样的小朋友获益于医联体建设,在家门口就能获取儿科医院专家的诊疗意见,享受便捷、均等、优质、连续的医疗服务,还节省了到大医院就诊时排队等候的诸多时间和精力。据统计,今年1月、2月儿科门急诊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2.1%和8.86%,分级诊疗的分流效果初现。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医院儿科医生业务能力,市八院还安排医生至儿科医院参加培训班、各类讲座、学术会议,并进行进修学习。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