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在徐汇 有一种生活方式叫邻里汇

2018-4-16 15:14:58发布65次查看

李克强总理4月11日来到上海市徐汇区斜土街道江南新村邻里汇。这里依托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将养老服务嵌入社区,打造家门口的“托老所”,形成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这里既有家庭医生、康复理疗,也有营养膳食、日托照料,还为老年人如何上网、使用智能手机、培养各种兴趣爱好提供服务培训。总理称赞这种养老模式帮助更多老年人实现了居家养老。近一年来,徐汇邻里汇逐渐为居民群众所熟知。去邻里汇逛一逛,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服务方式。
家住康健街道的王阿姨每周至少要到街道邻里汇去上两三次。去那儿做什么?“这里活动可多了,我们有时候自己组织到这里做做酵素、剪剪纸,有时候这里有培训课程,我们也来参加。家里没人,不想买菜烧饭了,就到这里来解决,一顿15块,菜色交关好。”提起邻里汇,王阿姨的话匣子关不住:这里不仅有助餐还有助浴,老人到这里洗个澡也很方便,重点是这些项目都能单次结算,很是方便灵活,也给了老人更多的选择。去年,康健街道邻里汇作为本区第一家试运营的邻里汇在寿昌坊小区对外开放,随后一年不到的时间内,13个街镇的15家邻里汇陆续建成,今年还将再建4家,实现每个街镇1-2家,为徐汇居民构建起便捷生活服务圈。
缘起:探究邻里汇
徐汇历史底蕴深厚,科教文卫资源丰富,社会主体发达,民众参与意识强,居民群体多元,服务需求多样。这样一个中心城区也对社区治理、服务提出了新要求。社区服务品质不高?门类不全?资源不集聚?种种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亟待解决。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徐汇区积极鼓励社会参与,开始在全区推广社区居民的共享空间、社区服务的载体阵地和社区共治的重要平台——“邻里汇”,邻里汇期待打造社区共治共享新空间,激发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活力,探索超大城市中心城区治理新路,从而提升居民群众“幸福徐汇”感受度。
“邻里汇汇邻里”,作为徐汇“汇治理”系列品牌之一,汇集的是民众服务需求、社区服务功能、区域服务资源、社会参与热情、共治自治“智慧”,是有效补齐当前社区服务短板、整合各类社区服务资源、打造有温度的社区的积极实践。可以这样说,“邻里汇”既是多功能合一的实体场所“物”的概念,也是利用现代网络进行信息查询和发布的“空间”概念,体现了家庭结伴、邻里结情、社区结缘的地域情怀。“邻里汇”可以是社区党建引领、开展自治共治、提供法律保障的平台;也是营造社区文化、荟萃社区精神、增进邻里和睦的客厅;还能成为汇聚生活服务、为老服务、健康服务以及其他服务的集合体。在“邻里汇”,“一汇多点、一体多元、一网覆盖,全时响应、全区联动”的徐汇社区服务新模式,为居民群众打造美丽生活共同体。
嵌入式养老获点赞
徐汇区面积为5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0万,辖12个街道和1个镇,304个居委会,全区户籍人口92.12万,60岁以上老人占比33.5%。随着城市老龄化加剧,各类养老服务成为“邻里汇”的重头戏,为居民区老年人及其家属分担生活、照护之忧。
斜土街道江南新村“邻里汇”是徐汇首批建成启用的邻里汇之一,这里医养结合特色为民称道。全国“最美医生”朱兰和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在这里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坐镇,每每有居民前来问病就诊。李阿姨是位孤老,又是残疾人,“没有签约家庭医生之前总是担心自己没人管,没人关心我。签完约后我就放心了,我们社区医院的家庭医生都是好医生,家庭医生一直在关心照顾我!”一旁候诊椅坐着的饶阿姨说,“这里离我们家很近,在这里看病很方便,家庭医生就像我们自己家里的医生一样,很贴心。我们也都愿意在社区养老。”
社会老龄化也让逐渐走入反哺阶段的独生子女群体赡养失能、半失能老人负担沉重。尤其是每逢假期、因故外出等,不少家庭雇佣的家政、照护等问题成为难题。今年春节,虹梅街道华悦家园邻里汇里长者照护之家的喘息床位格外受到居民关注。为了解决家庭短期照护缺乏而设,短期住养缓解家庭的照护压力,内嵌邻里汇的“长者照护之家”1月对外开放,共提供10张“喘息床位”。开张后,很快有了第一位入住者;2月,随着春节假期到来,又有三位老人先后入住。“在了解具体情况,实地查看照护情况后,不少家属都给出了‘先住一个月试试’的答复”,工作人员季怿对记者说。春节前期,长者照护之家迎来了咨询小高峰,预计春节后还有一波高峰,“因为有些家庭会考虑错时出游,春节后家政、照护人员还没有到位的话也会有需求。”季怿说。长者照护之家环境温馨优美,设有长者居室(二人房、三人房)、公共活动室、单元会客厅等;毗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享有便利的就医优势。24小时中短期托养服务内容还包括健康监测、家庭医生医疗咨询、陪就医、代配药等医疗保障服务;个人卫生护理、居住环境护理、移动护理、就餐护理等;以及文娱活动、社交活动、身体活动、情感交流等。
“邻里汇”是家门口的“托老所”,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邻里汇”多数设置的养老服务功能,融合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护机构、助餐服务点等,其中综合为老服务中心9家、长者照护之家11家、日间照护机构13个、助餐服务点11个,受到居民欢迎和好评。
打造美丽生活共同体
在“邻里汇”,更有全年龄段的融合互动:爷爷陪着孙子听故事、全职妈妈将亲手制作的饼干送到二楼的长者照护之家、大学生们为眼力渐弱的老人录制有声读物、志愿者为从未涂过指甲油的老人美甲、幼儿园的孩子在结对长者辅导下写下植物生长日记,邻里情谊在这里重新凝结,社区治理活力持续迸发,居民群众对“幸福徐汇”感受度大幅提高。
居民需要“邻里汇”有些什么服务内容?徐家汇街道南丹邻里汇在设计之初举办了南丹小区居民互动日,通过展览、调查、问卷、访谈等多种方式了解社区居民实际需求,完成调查问卷100份,收集、整理了居民意见碎片信息近百条,切实了解居民需求,为南丹邻里汇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因地制宜”可以说是各家“邻里汇”的关键词,有着规范化运作的邻里汇却各有巧心思。田林街道田林十三村邻里汇引入民声社会公益发展中心、上海挚爱护理站、上海金芒果婴幼儿成长机构、上海昂立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负责不同服务的运营,有效提升了服务项目和运营管理的多样化、专业化和品质化。天平街道创邑邻里汇坐落于衡山路,梧桐掩映、文墨飘香,凝聚了服务、教育、公益、文化、创新治理、党建六类社会组织和企业,第一期已聚集了26家社会组织和企业,这里更像是一个孵化器,让居民的各种需求一一对应满足。枫林街道枫林路邻里汇推出的首期展览“记·忆枫林展”让人印象深刻,通过“枫林邻里汇”微信公众号线下线上同步开展,通过网络扩大宣传,让更多的人享受到“邻里汇”服务。
邻里小汇来接力
“邻里汇”项目推进以来,受到社区居民广泛欢迎,服务活动受益群众达数十万人次。本市、外省市、国外各类团体前来调研、考察、参观近200批次。去年12月民政部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城乡社区治理创新现场会上,徐汇“邻里汇”作为社区治理服务创新的示范点还接受参会代表团现场参观。
今年3月,湖南街道武康居委又一次擦亮了“邻里汇”的招牌,“武康小汇”在这里发光。居委会一般长啥样?大白墙、会议桌、椅子堆叠墙角躲,大概比较能概括,只要一开会,其他活动就没法搞。而如今,定位“邻里小汇”后,经由《梦想改造家》知名设计师王平仲的空间“魔法”,一改曾经的老旧杂乱,不增加任何面积,却实现了活动区域和环境品质的明显提升。一天,小区里的“旗袍班”在这里活动,阿姨妈妈们身着各款旗袍练习走秀,举手投足间,女性魅力十足。居民屠阿姨来此地会老朋友,一场旗袍秀看下来,忍不住感叹,实在赞!在她看来,“从前是‘节约领’,现在大不同!”
把原先15分钟生活便捷圈的时间再缩短,徐汇还要继续跟进“邻里小汇”建设。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黄琴说,“邻里小汇”是“邻里汇”一汇多点模式的具体体现,也是徐汇探索将社区养老服务可及性从15分钟向5分钟提升的重要方式。目的是形成专业服务的延伸点,“邻里小汇”具备多样功能,既可链接“邻里汇”已有活动,配合扩展服务,也可弥补“邻里汇”不足,提供补充型服务,形成社区服务的网络全覆盖;形成居民就近活动的参与点,“邻里小汇”主要服务于因身体或其他原因不便前往“邻里汇”的居民,扩大服务对象范围;形成社区活动的宣传点,宣传“邻里汇”每月活动情况,扩大覆盖面、增强知晓度,吸引居民参与;形成业务功能的咨询点,指导居民使用“邻里汇”网上平台,整合社区各类服务资源和服务信息,帮助居民预约服务,提供一站式信息咨询。
“下一步将以居委会为中心继续延伸建设304家‘邻里小汇’,全区形成‘19+x’的覆盖模式,构建居民家门口5分钟的服务圈。”黄琴说。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