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照护能力培训试点落地外滩街道长者照护之家
2018-4-16 11:26:41发布66次查看
选择在家庭、社区养老的老人往往面临“无病一身轻,康复难自理”的窘境。本月,为更好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外滩街道长者照护之家作为试点推出“老吾老——家庭照护能力”培训。专业健康自我照护及管理课程将定期“找上”老年人家庭的门。
不用“打着灯笼找”的专业课程
“我们服务过的许多老人都表达了愿意在家养老的愿望,但同时他们希望有人帮助解决吃饭吃药、洗澡擦身等问题。如果不依赖专业的养老机构,如何满足老年群体的迫切需求是一个难题。”外滩街道长者照护之家负责人、上海蜂邻健康养老服务中心主任徐亚峰表示,“针对老年疾病的防治、老年人病后康复管理等专业化的上门服务内容,相关护理人员的缺口依然较大。”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上海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基础性作用,努力推动社区公共养老服务设施的辐射作用,着力完善社区居家养老网络体系,切实提升社区养老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老吾老——家庭照护能力提升”培训意在提升社区非正式照护体系的培育及发展,以被照料者家属为主要培训对象,兼顾针对老年人自身的自我照料能力提升,着力于建立照料者社区支持系统,鼓励更多家庭照料者以及社区志愿者参与到家庭照护的队伍中。通过“身体在行动、心理在喘息、精神在愉悦”三位一体实训式的集中教学和个体辅导,给予老人家庭充分的照护支持和居家指导服务。
据介绍,以下六类人员可以报名参加免费培训课程:60周岁以上轻度失能老人及家属,正在享受居家服务、长护险对接的老人及家属,家里有需要照护的高龄老人家属,家庭条件困难、低保纳保、空巢、纯老等需要自我照护的老人,希望通过学习专业的照护知识用于自我照护及照护老人的家属以及失能老人家属需要入户指导的家庭。此次试点培训的课程分为三大类:家庭照护培训班,拟定100个名额;自我预防照护指导,拟定20个名额;定制化居家入户指导,拟定10户名额。课程均由拥有专业康复护理资格的讲师亲临现场教学,每期培训课时不低于1小时,从饮食和喂餐技巧到生命体征监测和急救知识,为老人居家养老的舒适性与安全性点亮一盏指导的明灯。
专业照护覆盖最后一公里
作为社区公共养老服务设施,在提供的服务上,长者照护之家提供了一种与老年人日间照料所、养老院不同的、嵌入社区式的短期养住模式,覆盖老年照护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位于黄浦区上东南路46弄1号的外滩街道长者照护之家自2017年6月正式投入运营以来,核定提供床位46张,累计入住老人共48位;目前在册入住老人28位,平均年龄85岁。据统计,入住对象多为有以下四类需求的老年人:一类是打算入住养老机构,但心中犹豫,希望有段时间可以体验和过渡;一类是大病后处于康复阶段的老人,医院不能久住,回家又缺乏康复和护理条件;一类是家人需要离开一段时间,老人需要有地方临时接纳;一类是新近丧偶老人。
徐亚峰向记者介绍道:“作为以整合式照护为特色的长者照护之家,我们的团队以康复为核心,照护为基础,健康和乐活为支持。为老人提供‘5s服务’,即安全(security)、效率(speedy)、认真(sincerity)、微笑(smile)、和跟踪(sostenuto)。”在上海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的指导下,外滩街道作为本次试点培训项目的承接主体,将发挥各个居委、长者照护之家贴近社区、团队专业的优势,通过参与社区宣传、教材编写以及学员筛选,保障培训进程以及课程结业的考评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试点培训中的定制化居家入户指导课程将为来自社区的10户家庭提供不少于20次、每次不低于1小时的上门辅导,根据老人及家属情况进行心理疏导、自我照护管理、护理技巧指导和实操训练等指导项目。外滩街道服务办工作人员朴素表示:“对于记忆力欠佳的老年人来说,上大课、做笔记可能不是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模式,能在自己家中接受专家指导,有助于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护理技能。”
康复陪伴养身又养“心”
多样化、人性化的社区养老服务为许多老人及其家庭解决的不仅仅是生理问题,更让老人们在社区住得惬意舒心。
来自外滩街道昭通居民区的老人孙根泉就在长者照护之家找到了自己的“春天”。88岁的孙爷爷去年8月入住长者照护之家,谈起这里的生活他赞口不绝。原来,孙爷爷的腿脚不太方便,走路都靠四脚拐杖。过去他与女儿、女婿同住,可没想到女婿得了一场病后,身体垮了,不再具有全天候照料老人的能力。年事已高的孙爷爷得知街道新设了长者照护之家,提供床位以及24小时的康复照料服务,赶紧去“打打样”。“这里的环境比我想象中还要整洁,我立刻就报名注册了。”他说,“退休前,我在单位参与团工委的宣传工作,喜欢画国画、出板报。来到长者照护之家后,我依然没有放弃这个爱好,平日里用铅画纸和水粉笔作画。你看,院内墙上的许多作品都是我的手笔。”孙爷爷还喜欢为眼睛不好的老年朋友读报,他希望未来可以成立一个老年人读报小组,为大家讲讲十九大以来的中国新气象。
强美英奶奶则是来自豫园街道广福居委的居民,作为一名87岁独居老人,她已经入托7个月了。谈起她入住长者照护之家经历,真的是“有惊有险”:“我患有骨刺、关节炎方面的疾病,走路不太方便,一直盼着长者照护之家正式运营。去年,医院调整药方后,我产生了药物不适,胃部大出血。独居的我失去意识倒在了家里。醒来后我打电话给儿子,被送往医院急救,住院3周。离开医院我就直奔长者照护之家注册登记。”来到长者照护之家后,强奶奶和她认识的老伙伴在这里“重聚”了,平时和老姐妹们聊天、打牌,告别了独居的寂寞。她特别喜欢来这里看望老人的志愿者们,尤其是外滩街道的文艺团队和学生朋友:“看他们唱唱跳跳,心里总是暖暖的,好像自己也年轻了。”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