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人工智能 ——第六届全国数学科普论坛在行知中学和区教育学院举行
2018-4-16 10:58:07发布72次查看
4月14日,主题为“数学与人工智能”的第六届全国数学科普论坛在上海市行知中学和宝山区教育学院举行。此次论坛由上海大学、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主办,上海市宝山区青少年科学技术指导站、上海市行知中学、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上海大学数学科学实践工作站,上海科普教育促进中心和上海科技艺术教育中心承办。上海市教委倪闽景副主任、上海大学聂清副校长、宝山区政府陈筱洁副区长,中国科学院周向宇院士等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
开幕式后,中国科学院杨乐、周向宇、林群和葛墨林院士在主会场为全体师生带来了四场重量级的科学报告。杨乐院士在《关于中学数学教育的一些看法》中指出,“步入20世纪以后,信息科学的发展尤其需要数学人才”,但“过分凸显应用而忽视基础不是正确方向”,中学数学教育更应注重中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能力的提升,以及学习内容的系统性,并要引导学生开阔视野。接着,周向宇院士在《筹算、国学与科学》中,通过对国学经典的解读,让师生品味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数学之美,阐述了中国文化对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的看重,彰显了中国国学中人文思想和数学科学精神的完美融合,展示了数学的独特魅力。随后,林群院士在《高中微积分:一张画+两句证明》中提出了微积分应属大众教学并应该渗入中小学教材的意见,并通过列举的方式,再现了不同阶段的学生对微积分的理解,并在现场详细地对部分微积分例题做出了简洁明了、由浅入深的解释,启发学生们研究数学的兴趣。最后,葛墨林院士在《数学与物理同根》中提出了物理规律与数学逻辑相符、互相渗透、并存的见解,并通过数学与物理思维的交互使用向学生们解析了各种概念和原理,并强调了兴趣、勤奋、悟性和机遇将是成才的关键。
在两个分会场,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程晋,浙江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蔡天新,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国运筹学会理事长胡旭东等八位全国顶尖的数学专家带来了《建模、分析计算与人工智能》、《数学与语文》、《运筹学——从滴滴打车到车辆调度难题》等内容丰富、风格迥异的精彩报告,从不同视角向与会师生们诠释了数学的精神与内涵,帮助青少年了解数学科学和人工智能发展的最新成果,寻找以科学思维学习数学知识和提高科学创新素养的方法。
全国数学科普论坛旨在“传播数学科学知识,共享科技教育成果,精心搭建数学大师与青少年面对面交流的平台,积极促进青少年数学知识的应用与提高”。六届的科普论坛活动,以不同主题的学术盛宴向青少年传达最新数学科学的研究成果,以“与大师面对面的方式”让中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多彩与美妙,增加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未来,行知中学将一如既往地大力推动数学科普工作,致力于培养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努力成为培育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
宝山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