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天里汗流浃背,这时如果有一份冷饮下肚解暑,那真是说不出的一种惬意。
在杨浦区,3000多名环卫一线工人就有这样的待遇,高温时节可以免费得到环卫部门自己制作的冰霜,无限量且24小时供应。在炎夏之中,这些冷饮成为了职工们最受欢迎的防暑降温产品。
31年来,高温冰霜“特供”始终坚持。在水丰路43号,每天制作88桶将近880公斤的冷饮,它们从不对外销售,而是从凌晨开始,源源不断送往环卫工人手上。这里,被职工们亲切地称为“43号车间”。
30年来没有间断
啥是冰霜?恐怕不少人还真不知道。在这工作了20多年的老师傅徐佩晴指了指旁边的大桶,“其实就是简易版的冰激凌。”
一勺淀粉、两勺糖,加上进口奶粉和可可粉,再用冰水混合在一起……对徐佩晴来说,冰霜的成分和比例已经烂熟于心,他熟练地将其搅拌均匀,然后倒入机器中,通过20分钟冷冻,一桶合格的冰霜就这么做好了。
徐佩晴告诉记者,“43号车间”其实存在了31年,早在1986年,当时的环卫部门决定在盛夏高温时节为环卫工人提供冷饮,“43号车间”就此诞生,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在每年6月至9月期间,为职工制作防暑降温饮品,其中6月是冰水的提供期,从7月1日开始,冰霜就开始了制作。
31年来,“43号车间”增加了冷库,格局也发生了变化,但还是能从中找寻到昔日印记,例如制作冰霜用的两台冰激凌机,上面铭牌虽然已模糊,但还是可以看出“1986,bq2-40,上海制冷设备厂”的字样。
“原本是三台机器,时间太久了,一台修不好,去年换了台新的。”徐佩晴表示,这里的师傅也都是老手,每年夏季就会各自从老家被“召回”,来到这里制作冷饮,“干久了,也有了感情,觉得自己的工作挺有意义。”
每天88桶保证供应
“43号车间”不大,站在门口,一眼能把整个车间看个遍。
每天凌晨三点左右,徐佩晴和同事们就要开始制作冰霜和冰水,烧开淀粉水、加糖、搅拌……工序不多,量却不小。要满足整个杨浦区内12个街镇下属3000多名一线工人的需求,“43号车间”得忙碌一个上午。
“一桶10公斤,每天制作88桶放在冰库里,这是一天半的量。”徐佩晴告诉记者,气温越高,冰霜消耗量越大,平均每天至少要派送66桶左右。
“尝尝我们的冰霜,和外面有什么不一样?”接过新鲜制作的冰霜,记者吃了一口,味道还真不错,虽然没有那么丰富的口感,但淡淡的甜味和奶味让人精神一振。
据了解,“43号”车间的冰霜制作配方有独到之处。“我们的冷饮不能太甜,这不符合职工需求。”徐佩晴表示,一旦口味过重,一线工人越吃越渴,汗水也会发腻,反而会影响作业。因此,在几番调试之后,冰霜就固定了“小清新”的口味,以解渴为首要宗旨。为了给职工们换花样,“43号车间”有时也会更换品种,如加入果粒制作成的“菠萝冰霜”、加入绿豆做成的“绿豆冰霜”以及干脆以奶粉为主的“白冰霜”。
大热天感到真清凉
“冰霜有了伐?”一早,杨浦环境发展有限公司海桥分公司的陈糑誉便来“提货”了。一番忙碌,一大桶冰水、两大桶冰霜从冰库中提出,送到了环卫车上。小陈告诉记者,每天光“送货”就得要两个小时,保证区域内每条马路上的环卫工人都能吃上。
其实,“43号车间”24小时对杨浦环卫职工开放。负责冷饮车间管理的杨浦环境发展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后勤总务王巧红告诉记者,高温时节,“43号车间”随时有人值班,只要职工想吃冷饮、想喝冰水,无限制随时提供,“炎夏时节,一线工人太辛苦了,这里就是为他们送去一点清凉。”
“43号车间”的小事
小小的“43号车间”,生产最普通的自制冷饮,这件小事却得到了杨浦区3000多名一线环卫工人一致称赞。
为什么呢?就因为这是一种31年来的坚持。
对于职工来说,他们或许并不差买冷饮这点钱,但是在每年炎夏时分能得到企业免费“特供”的冰霜,而且24小时不限量随时可提供,这种贴心的照护、特别的待遇就会让劳动者铭记。
向高温下的“坚守”致敬,企业首先要为一线职工想得更多。所谓“高温无情人有情”,在这种特殊季节里,这种充满人情味的举措无疑会让职工们感到一种暖意,也值得社会去点赞。把“小事”做好,把“小事”做实,这就是高温下一种真正的职工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