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七侠五义》在武汉大受追捧
2018-4-15 9:16:00发布56次查看
剧中一段海派风格鲜明的“连弹”,由卢方、展昭、白玉堂、柳青、蒋平、徐庆、丁月娥七人轮流演唱。资料照片
周末的武汉突遇降温,然而寒风挡不住观众观看上海京剧院连台本戏《七侠五义》的热情。受第六届中华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邀请,《七侠五义》13日、14日两晚亮相武汉剧院,用武汉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龙泉的话说,“票房大卖特卖”。
《七侠五义》是一部深具海派特色、历史悠久的京剧。1957年,上海京剧院创排《七侠五义》风靡上海,连演半年,几乎场场爆满。1980年京剧《七侠五义》重新上演,编缩为两本,备受欢迎。去年末,上海京剧院在以往版本基础上再次对《七侠五义》进行精炼改编,时长从210分钟缩至165分钟,白玉堂、展昭、卢方、蒋平、包拯等轮番登场,生旦净丑行当齐全,唱做武打并重,使演出更紧凑明快,人物行为脉络更清晰鲜明。新版《七侠五义》采用全新制作机关布景,保持海派连台本戏重视舞台综合性的特点。剧中还有一段海派风格鲜明的“连弹”,生动表现白玉堂誓要与展昭一决高下,众人纷纷劝解的情形。
华中科技大学老师唐荣表示,演出前夕,《七侠五义》主演之一傅希如专程在校园举办讲座“不近梨园,怎知京彩如许”,带来一堂集表演和互动于一体的京剧普及课,使不少原本来看热闹的学生当即表示要去现场看戏。讲座上,傅希如展示《野猪林》念白选段,还反串青衣展示如何“吊嗓子”,并教了一段青衣的念白,学生们都学得有模有样。
海派京剧《七侠五义》为何能让学生们心动?唐荣坦言,不少传统戏曲剧目故事简单,以演员秀技为主,而《七侠五义》不同,它像一个承载了丰富故事的容器,与学生们熟悉的电视剧、小说都有关联,容易有代入感。
“我们邀请剧团瞄准第一梯队,传统经典剧目或者小而美的创新剧目,都要讲好故事,让观众走进来、坐得住。上海剧团的剧目经得起考验。”龙泉介绍,中华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共有中国国家京剧院等13个院团20个剧目参演,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越剧院、上海评弹团四家院团剧目受到邀请。艺术节中,最先亮相的是上海昆剧团的全本《长生殿》以及上昆、浙昆、苏昆三地联动版的《十五贯》。上海越剧院《追鱼》《盘夫索夫》和一台折子戏在此上演,也是场场爆满。在上海京剧院后,上海评弹团的中篇评弹《林徽因》16日晚将亮相武汉。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