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一个上午,一架无人机从位于静安区富民路182弄里缓缓起飞,吸引了小区内的居民驻足围观,他们不禁好奇地问道:“这是什么高科技玩意儿?”
正在操作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这是针对有些隐蔽不容易发现的“三保”建筑装修情况,特增的无人机巡查,定期全面巡视静安寺街道所有“三保”建筑,一旦发现可疑的破坏行为,重点进行航拍和取证,为“三保”建筑的保护管理工作装上了一对“千里眼”,消灭了相关部门空中监管的盲区。
除了有不定时会在上空盘旋的“天网”,记者还在多幢建筑外墙上都看到了类似火柴盒般的黑色盒子。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就是会自动感应异常的“历保卫士”(动态监测定位传感器),也就是所谓的“地网”。静安寺街道网格中心通过自动监测传感器传回的实时数据,能够系统评估保护建筑的安全状况,并对房屋发生的非正常震动及时预警或响应。一旦传感器传出预警,网格中心则可以在10分钟之内赶到现场,使违法装修等破坏行为无处遁形。
据了解,静安寺街道正围绕历史建筑保护编织一张精细化管理的“天罗地网”,除了上述技防保护,街道通过将城市管理与网格党建“双网”衔接,建立了多支社区“3+x”联动队。这些被居民们称为“社区啄木鸟”的热心志愿者,同样在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他们就发现了愚园路一家知名小吃店未报批对历史建筑进而使得该工程被及时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