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普陀新闻

【五违四必整治专题之九】旬阳新村有个“徐阿姨”:拆违莫忘“对症下药”

2017-8-30 15:32:00发布105次查看

尽管快到60岁了,徐引娣依然奔波在拆违工作的第一线,用她的话说,自己“要回报组织的关心和帮助”。作为旬阳新村第二居民区书记,她始终心系社区,在石泉路街道此次开展的“五违四必”综合治理中,她的身影时常出现在小区内的一栋栋居民楼里,久而久之,她成了小区居民们最熟悉的“徐阿姨”。

第六工作组召开“五违四必”推进会

想起拆违“钉子户”

心有余悸

       作为一名扎根基层多年的“老法师”,拆违对于徐引娣来说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却一直是一件为难事。“刚知道我们小区要开展拆违工作的时候,不骗你,真的是睡不着觉。”

据她介绍,小区里的违法建筑最早的1986年左右便建了起来,当时周边的居民有样学样,不少违法建筑从那时起便在小区里“扎下了根”。“2000年的时候进行过一轮拆违,06年的时候又进行过一轮,这次已经是第三轮了,留下来的都是硬骨头、钉子户。”徐引娣说,过去两轮拆违,不少房子拆到一半被迫停工,“当年有些居民为了不让你拆要跟你搏命的,如今又要面对这群人,难度可想而知。”据她回忆,06年拆违的时候,一次自己在居委会值班,正在和居民讨论拆违的相关事宜,突然一名家中有违法建筑的户主竟然拿着刀冲进了居委会。“当时晚上11点了,所有人一下子散了,就剩下我和他两个人,我只能赶紧打电话报警。”所幸当时对方并未有进一步冲动的行为,待警察赶到后,徐引娣才安全离开。

“晚上睡觉的时候过去拆违的画面历历在目,”一想到这些,徐引娣就倍感压力,过去一个街道的全部力量对着一个小区都拆不掉的违章,如今要靠自己小区这点人去处理,她坦言,心理没底。

第六工作组上门宣传政策

坚持一户一方法对症下药

       让徐引娣心里的石头落地的是隔壁石泉六村的成功经验,从今年2月份开始,石泉六村的违建拆除率就达到了90%以上,这对徐引娣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针: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徐引娣从1996年开始从事社区工作,之前是一名财务,因此脑子比较活络,记忆力也好,同时也熟悉社区工作的流程。拆违工作开展后,她充分将这些优势运用到了工作中。

在小区里,徐引娣素来有“活地图”的绰号,在走访小区违建的过程中,哪里有违建,户主是什么样的人,对方对待违建的态度如何,她都熟记于心。“针对不同的人群,他们的情况不一样,你也要用不同的法律法规去劝他们,要找到最适合他们的一条。”在走访违法建筑户主的过程中,她始终坚持“一户一方法”的原则,为每一位居民做最周全的考虑。

在劝说一户破墙开门的居民时,了解到对方的孩子即将大学毕业,徐引娣便采取了“攻心”的策略进行劝说。“我告诉她以前孩子小读书要钱,所以搭个违建,现在孩子都要大学毕业了,马上就可以独立了。你如果违建不拆除反而会被记入征信记录,以后就有信用污点了,得不偿失。”徐引娣的一席话触动了对方,很快对方便同意拆除违建。

还有一对夫妻,男方是残疾人,女方是外地人,由于男方没有工作,为了生计在家搭了违建出租。徐引娣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与居委会的同事们共同努力,帮助男方找了一份助残员的工作。解决了就业问题,这对夫妻也不再纠结,最终同意了拆除。

送达拆违告知书

踏实工作

反哺帮助过自己的人

       对拆违工作的上心,源于徐引娣自身的经历。“98年我在奉贤区买了一套房,主要用来出租,几乎没怎么去过,07年我儿子要工作,我想把房子卖掉,去看了下发现自己房子周边全是违章,造得像花园一样。”所幸一年后,经过当地政府的整治,所有的违法建筑被一扫而光,环境也大大改善,前后的变化让徐引娣深感拆违的重要性。

如今轮到自己再次踏上拆违战线,近60岁的她却还和年轻人一样四处奔走。今年6月份,徐引娣在体检中检查出脊神经根炎,她的儿子劝她,既然有病在身就不要太拼,好好休息。但她却坚持不下火线,“查出来是癌症的话就不做了,如果不是,我要继续做。”

她说,当初爱人去世后,自己一个人带孩子,家用拮据。在她最困难的时候街道一直对她关怀有加,现在她趁还有体力,要发挥余热。“既然得到过帮助,总要做点什么回报组织当年对我的关心,只要拆违工作还有我帮得上忙的地方,我一定还是会全力以赴。”这便是徐引娣对工作最朴实的承诺。

普陀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