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顾武)4月11日,市教委教研室在闸北田家炳小学举行“小学数字化实验常态化使用案例分享”现场会,向全市各区小学推广介绍该校依托dis(数字化)传感器,在文化学科教学、德育生活课程和社团探究活动中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精准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记者从闸北田家炳小学校长朱玲玲作的《趣动未来,科学创新——小学dis课程建设》主题报告中获悉,该校从2014年起,就在“成功教育”创始人刘京海等教研专家倡导下,应用dis传感器研发区域共享课程《创意梦工厂》中“力主题”活动课程,解决了一系列实验数据不够精准的问题。为使dis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学校教学,该校自2016年以来,又先后添置了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浊度传感器等15种传感器,以及与之配套的摩擦力轨道实验器、摩擦做功实验器、多用途力学轨道等实验设施。这些设施设备,成为学生在学科学习、课程探究等活动中的强有力助手。
在学科教学中,教师们根据已有的传感器、配套实验器材,结合自然学科的课堂教学内容,梳理各年级实验项目,整理并设计了一组实践应用的“数字化实验课程”,为学生快速解题提供了便利。在德育生活课程教学中,传感器也大有用武之地。如在“食”主题的活动中,学生们将各自喜爱的可乐、雪碧、冰红茶、果粒橙,带到实验室,借助ph传感器和传感器数据显示终端的组合,对这些饮料进行了检测,结果这些饮料全部都是低于3的对身体健康不利的碳酸饮料,由此他们向全体同学发起了远离不健康食品和习惯的倡议。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学生们在开展“力学实验室”中“力大无穷”单元活动中,利用力传感器和传感器数据显示终端测量不同支柱上的重物份量,使一些不服输的同学在科学数据面前心服口服。朱玲玲告诉记者,学校还将运用传感器,集自然学科、社会实践、拓展活动等多种学习资源,设计完成小学生数字化课程实验100例,让学生可以在学校、在家里都可以开展生活小课题的研究,汇报展示课题研究成果,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