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生活垃圾未按要求分类会被处罚噢。近日,九亭城管针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设置情况开展专项检查,开出了松江第一张生活垃圾分类处罚罚单。
在突击检查中,维也纳、晶尚、汉庭、如家等酒店宾馆,以及星汇大厦等场所都未按要求设置分类收集容器,城管中队逐户开具了《责令改正通知书》,根据《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规定: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应按规定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违反规定的,由城管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处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在随后的复查中,除一户外其他责任人,均按时限和要求进行了整改。
“经复查,由于你们未在期限内及时整改,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根据《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相关条例,现作出行政罚款人民币300元的决定。”
九亭城管中队对九新公路某营业场所负责人进行了处罚,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后,该责任人立即主动到银行缴纳罚款,并按要求设置垃圾分类收集容器。
处理好城市生活垃圾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通过这几年的努力,松江基本实现了从源头到末端的一个系统工程的全面打造。
◆2013年以来,在全市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考评中,连续5年名列全市前茅。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分别被评为全国先进。
然而,随着城市精细化工作的不断推进,带着像绣花针一样精细管理的目标,区绿化市容局针对松江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了专项大调研。
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和资源增量
近年来,我区不断完善“户分投、村分收、镇分运、区分处”的全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系统。以“就地就近”为原则,实现农村湿垃圾“不出村”,累计建成玻璃钢积肥点336 个,简易积肥点112个,2吨级生化机2台,日均处置农村湿垃圾95吨。
截止去年12月,松江已建成镇级中转站7个、村级交投站14个,实现涉农镇全覆盖,日均收运可回收物达14.45吨。
“五员队伍”成为社区垃圾分类的主力军
2014年5月1日起,《上海市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正式施行,通过全方位、多角度、深入持久的社会宣传,由宣传员、监督员、指导员、保洁员、回收员所组成的“五员队伍”成为垃圾分类的主力军。
据调查显示,松江市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6.6%,能够主动做到垃圾干湿分类的市民占55.2%。
“绿色账户”、“定时定点”构建垃圾分类激励机制
作为探索垃圾分类“上海模式”试点区,我区于2013年先行启动绿色账户激励机制建设,以“分类可积分、积分可兑换、兑换可获益”的理念,对居民干湿分类投放予奖励,至今已覆盖550个小区39.5万户居民。
2015年起,居住区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推进,结合鼓励绿色账户积分方式从条形码扫描试行向定时定点自主投放积分转变,全区79多个小区尝试楼道撤桶的定时定点自主投放管理模式。
打造“一镇一站,一村多点”模式
2013年以来,叶榭、佘山、九亭、车墩等镇相继建成湿垃圾处理站7座,运用先进生化技术实现湿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截至目前,我区在农村地区共计建成300多个微型积肥池。此外,50多个机关单位、菜场、小区实现了湿垃圾就地生化处理,做到垃圾源头减量、湿垃圾处置微循环。
松江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了很多年,虽然取得了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调研发现,松江垃圾分类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 ↓
市民参与度和准确率有待提升
从目前的推进情况来看,居民源头分类参与的积极性和分类的准确率仍有待提高,小区垃圾分类仍过度依赖于小区物业的辅助分拣。
小区物业管理不到位
作为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的责任主体,由于政策支撑不足、资金来源缺乏等因素,物业企业在有效落实分类设备配置、分类收集等职责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废品回收体系需要再完善
目前,松江初步建立起废品回收体系,但现有体系并未实现全覆盖。由于废品回收成本高、利润薄,靠市场机制难以调动正规废品回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政府扶持又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标准,导致废品回收网点落地难,回收体系薄弱。
配套政策缺乏
湿垃圾、餐厨垃圾、装潢垃圾、大件垃圾等末端处置缺乏相应的规范标准。用地、资金、环保、标准等方面尚未形成足够的政策支持,导致末端设施建设项目落地难、周期长。
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区绿化市容局通过大调研提出了这些对策和建议。
接下来,松江区将推进居住区分类达标创建、单位垃圾强制分类、废品回收体系建设等工作,对居住区实施定时定点投放、深化绿色账户激励,通过改造垃圾箱房、建设垃圾分类收集亭、打造绿色环保小屋等提高源头分类质量。
建议市相关部门出台配套政策
要按照“统筹功能、合理布局、节约土地”的原则,做好各类垃圾处理设施的总体规划布局。
形成垃圾处置设施中端和末端的行业指导性意见和标准。
研究低价值可回收物的回收补贴政策,引导企业回收低价值可回收物。
明确单位和居住小区物业公司主体责任
将垃 圾分类纳入物业服务标准体系,引导物业企业参与垃圾分类管理,保障物业企业在垃圾分类管理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具体研究小区物业垃圾分类两次分拣人员配置、设施的添置、出资渠道、补差政策等。
研究物业企业垃圾分类工作补贴奖励、考核督促制度,切实发挥物业投放管理主体责任作用。
将垃圾分类减量纳入考核体系
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纳入各区、各街镇“一把手”工程,实行书记负责制,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在区、街镇年度绩效、生态文明和城市精细化管理考核的比重。
完善和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的收费制度
完善单位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建立于分类质量相挂钩的生活垃圾收费机制;研究促进居民源头分类的生活垃圾收费制度,可以纳入小区物业费收取范围。
加大对垃圾分类违法行为的执法惩处力度
相关管理部门做好垃圾分类义务、标准、投放管理责任等告知,并加强日常督促监管和指导,对违反垃圾分类规定的行为,及时制止并督促整改。
对拒不执行垃圾分类的,要按照规定移交城管执法部门予以处罚。
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对垃圾分类违法行为的巡查执法,对拒不履行垃圾分类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规严格执法。
加大面向全社会的垃圾分类的宣传引导力度
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加强对垃圾分类工作的宣传
将垃圾分类的知识和要求纳入学前及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引导居民自觉开展垃圾分类
生活垃圾被称为“放错位置的资源”,有效的垃圾分类不仅能够提升垃圾重新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更可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