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不用谈癌色变 打疫苗、改善生活方式可避免近半癌症

2018-4-13 4:56:22发布76次查看
  4月15日到21日是肿瘤宣传防治周,肺、大肠、肝、胃、乳腺、宫颈和前列腺七大常见恶性肿瘤,占了上海新发病例中的近六成。昨天,上海市抗癌协会首次最新发布《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以下简称《推荐》)。《推荐》指出,这七种肿瘤都具备相应的适宜技术来实现疾病的早期发现,可以显著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生存以及改善生活质量。
  另一半多可通过筛查早发现
  肿瘤医院肿瘤预防部主任郑莹昨天透露,肺、大肠、肝、胃、乳腺、宫颈和前列腺七大常见恶性肿瘤,占了上海新发病例中的近六成。和全国相比,在上海,大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这几种发达国家高发的癌症比全国高。这主要是因为癌症和年龄有很大相关性,上海是老龄化城市,老人得癌症风险高十几倍。
  不过,市民们也不用谈癌色变了。目前的研究表明,约有45%的癌症是由可改变的生活方式或者可预防的微生物感染因素所导致的。通过疫苗接种以及改善生活方式,有将近一半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
  而另一半的癌症或许在所难免,但仍可以通过癌症筛查等方式早发现,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增加治愈机会。部分早期癌症病人经过正规治疗后能活到5年以上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而晚期癌症病人经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约10%,而这些疗效并不理想的中晚期癌症的治疗消耗了大部分医疗资源。
  《推荐》极具可操作性
  今年年初发表的美国《癌症统计2018》展示了美国在癌症防控领域的卓越成就,通过有效的烟草控制、普及肠镜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多种恶性肿瘤死亡率的下降。
  郑莹指出,美国癌症发病率比中国高得多,但是中国肿瘤患者死亡率比美国高、生存时间短。究其原因有三方面:控烟程度;早期预防筛查以及癌症药物差距。防治癌症应该重心前移,以预防为主,开展癌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控制癌症一个重要措施。
  癌症专家们透露,《推荐》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详情可见相关链接),如能得到有力实施,将会大大提高肿瘤患者的早期发现率和生存率,对部分疾病如结直肠癌,通过早期病灶的及时发现和摘除,甚至可以降低其发病率。
  此外,《推荐》也将为多个常见恶性肿瘤的预防提供了统一的指导,将有助于进一步加强癌症的控制。比如,《推荐》明确指出了大肠癌的预防方法: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适当膳食补充剂,如ω-3,钙剂;戒烟戒酒,避免烟酒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相关链接]
  肺癌高危对象
  年龄40岁以上;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
  ◆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
  ◆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
  ◆吸烟≥20包/年,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被动吸烟的。筛查建议:
  ◆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建议进行ldct 筛查。建议尽可能使用32层或以上多层螺旋ct进行肺癌筛查。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肋膈角尖端水平。基线ct扫描以后,每年进行1次ldct肺癌筛查。
  ◆若检出肺内结节需至少在12个月内进行ldct复查。
  乳腺癌高危对象
  ◆未育或≥35岁初产妇;
  ◆月经初潮≤12岁,或行经≥42年的妇女;
  ◆一级亲属在50岁前患乳腺癌者;
  ◆两个以上一级或二级亲属在50岁以后患乳腺癌或卵巢癌者;
  ◆对侧乳腺癌史或经乳腺活检证实为重度非典型增生或乳管内乳头状瘤病者;
   ◆胸部放射治疗史(≥10年)者。
  上述情况均为乳腺癌高危因素,伴多条因素时,应考虑为高危乳腺癌对象。筛查建议:
  ◆一般妇女
  乳腺自查:20岁以后每月检查1次;临床体检:20至29岁每3年1次,30岁以后每年1次;x线检查:35岁,摄基础乳腺片;隔年1次乳腺x线摄片;>40岁,每1至2年1次乳腺x线检查。60岁以后可隔2至3年拍片检查1次。超声检查:30岁以后每年1次乳腺超声检查。
  ◆乳腺癌高危人群
  鼓励乳腺自查;20岁以后每年做临床体检1次,30岁以后建议乳腺磁共振(mri)检查。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