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燕丽)
阅读了近两千份《报刊文摘》,写了近十万字的读书笔记……十年来,每天坚持读书看报、收看电视新闻,83岁的熊维律不但十分了解时事政治,对国家的发展方针政策更是如数家珍。“我虽然已经退休了,但在学习这件事情上不能‘退休’。而且和我们班级的同学一起学习,收获更多。”熊维律说道。
紧跟热点 “爱好”理论学习
熊维律所说的“班级”,是欧阳文化活动街理论学习班。这个班级成立于2007年,如今已步入第十一个年头。目前班级成员25名,来自于欧阳路街道下辖18个居民区的退休老党员或者离休干部。“年纪最大的86岁,最年轻的也60出头了,平均年龄超过70岁。”欧阳路街道团队主管刘江枫介绍道。
“这次两会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完成了修宪,这是我们国家法治建设新的里程碑。”“两会不止完成了修宪,还成立监察委员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可以说是硕果累累。”“我在家看两会的直播,看得很激动。两会提到要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可见,国家对老年人是非常关心的。”……三月末,在理论学习班的集中学习活动现场,班级成员们围坐一堂,争相发言,热烈地探讨着时事政事,分享着自己的感受。
十年来,理论学习班成员更新迭代,唯有学习热情却一脉相承,不曾改变。平时,成员们或自己在家学习,或在所在居委学习小组学习;每个月的倒数第二个周四,班级进行一次集中学习。为了做到有的放矢,事先会安排专人专题发言,并就发言主题和内容进行思想碰撞。大家都格外珍惜这每月一次的集中学习,每一位成员都认认真真做好学习笔记,发言踊跃而热烈。
班长罗永水说:“每次集中学习两个小时,大家的参与度都非常高,所以,总感觉时间过得太快了。”
学以致用 做社区“热心人”
理论学习班成员还把自己所学运用到生活中,他们都是各自小区里的“热心人”。
居住在邮电居民区的罗永水,与社区5名独居高龄老人结对。平时,罗永水经常打电话问候结对老人,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饮食状况、睡眠情况等。除了电话关心,他还每星期上门一次看望老人,面对面帮助老人解决实际困难。老人家中的电器坏了,他帮助查找原因,及时报修,耐心教会使用方法;遇到有老人住院,罗永水经常去探望;帮助腿脚不便的老人买菜,每天晚上为老人处理生活垃圾……老人们感谢罗永水多年来的照顾和帮助,罗永水却说:“中国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学习班教我的。我以为,要实现这一梦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奉献自己的力量,更何况我是一名党员。”
学习班成员不但自己学习,还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学习。2010年,学习组成员姚步元在自己居住的大三居民区发起建立了党建联谊政治学习读书小组。在姚步元的带领下,这个小组不仅坚持对党的方针路线学深悟透,还紧随时事发展,学习领导讲话、会议精神、政策要点等内容。
满必鸿是理论学习班的骨干,他着手组建了欧四居民区理论学习小组。担任小组长的满必鸿,把自己在理论学习班学到的内容、学习方式等带到小组中,坚持每一次理论学习不走过场,精心准备各种主题,和小组成员们围绕党的理论创新、党员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等进行专题讨论。欧四居民区理论学习小组从最初的二十人,发展到如今的四十多人,成员涵盖军人、大学和中小学教师、公务员、公司经理等,还有不少年轻人主动要求加入。
理论学习班与欧阳路街道党建办对接,采取“包干居委、就近宣讲”的原则,由成员们就近选择居委,与居民区党组织书记沟通协调,开展社区宣讲活动。
组织有序 多靠街道“给力”支持
“我们这个班能够坚持十年,还能在基层理论宣传方面贡献一份力量,做出一点点成绩,离不开街道的支持。”罗永水说道。
为满足成员们的学习需求,街道为他们提供了固定的学习阅读场地,还指派专人有序组织相关学习和活动。如今,理论学习班不但有自己的章程,还制定了每个月、半年和全年的学习计划,年底则有学习小结。
为鼓励班级成员们的学习热情,街道出面跟区委党校联系协商,邀请党校的老师为理论学习班讲课,为成员讲解他们在理论学习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
街道还为成员们提供各类学习资料,并每年将成员们撰写的心得体会汇编成册,至今,《欧阳文化活动街理论学习班文章集》已出版了十部。熊维律说:“在这个班里大家一起学习讨论,人人都觉得特别充实。”
老有所为,老有所学。作为本市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区之一,近年来,虹口一直致力于提高辖区内老年人的生活品质。已经走进第十一个年头的欧阳文化活动街理论学习班,或许就是本区老龄事业发展的一个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