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一场惊艳的学院风走秀 嘉定大学生玩出新高度

2018-4-12 16:49:43发布70次查看

没有广阔的t型舞台,没有专业的模特,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学院风走秀。学生模特们青春靓丽的身姿将彝族特色服饰之美演绎得淋漓尽致,浸润着传统与现代气息的锦绣华服令人目不暇接。
不久之前,在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体育馆里,一场名为“锦绣彝裳”的时装设计秀展示了老师和学生们的10余套服饰设计作品,包括近70件服装和饰品,这些服饰中将选出部分代表作品参展即将在4月举办的2018时尚上海第24届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论坛暨第17届环东华时装周。
缘起
这场秀,缘起在2017年的暑假,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院长仓平带着学生和老师前往云南楚雄考察,在那次考察活动中,郭丽莹重新认识了“彝绣”,之后又三次带着学生前往楚雄,她一心想把这大山里的美展示出来。经过多次的采风、走访,他们对彝绣纹样进行了收集和提取,并将这些成果运用到了这场时装秀中。
一年的打磨,学生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吴涵是学校服装设计系的大三学生,就在“锦绣彝裳”的开场前,他依旧在完善自己的作品,甚至让模特站上了后台的乒乓桌,以方便他对服装设计作品做最后调整。“我和导师考虑了很久,最主要的就是要实用美观,便于生产。”吴涵介绍说,“我们在不破坏整体实用性的前提下,在服饰设计中融入了‘左脚舞’、彝族文字’和‘毛球’等民族元素。”
“左脚舞”
在去云南采风时,让吴涵印象最深的便是彝族小年那一天,在一个广场上,人们尽情地跳着“左脚舞”。
于是乎,他大胆地将服饰的左侧下摆剪成了流苏,让人感觉那摆动的流苏,就像彝族的“左脚舞”一样热情奔放。“在彝族文化博物馆,我看到了大量的彝族文字,也从当地人那里见过大量带着毛球的服饰。”,吴涵回忆,为了美观,他将这些文字“符号化”,增加了服饰的设计感和民族感,在指导老师郭丽莹的眼中,他的作品已离市场化很近了。
对于彝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郭丽莹还有更多想法,“当地的彝族有很多分支,每个分支男女老少的服饰图案各不相同,不同年龄的人衣服上的图案也有差别,甚至当地人自己都不知道彝绣到底有多少门样和图案。”郭丽莹爱上彝绣,不仅是因为图案的精美,还因为彝族人。在楚雄,她有幸结识了60多岁的彝绣传承人李如秀,李如秀16岁开始绣花,将所有的积蓄都用来收集彝绣的老绣片,老绣片由于没有经过消毒和清洗,散发着一些异味,并影响到了李如秀的嗅觉和视力。“但她没有放弃彝绣,她对彝绣的那种热爱至今让我敬佩和感动。”郭丽莹回忆道,“我就想着把这些老绣片里的传统元素变成大众能看得到、摸得着的文创作品。”
“这场只是揭开彝绣面纱的第一步。”,在郭丽莹的计划里,今年,她会继续和自己的学生将彝绣这个项目进行下去,将彝绣元素融入到现代设计中,并将老绣片进行数字化的整理。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