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市民驿站是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着力推进的,为人民群众提供各类便民举措的公共服务平台。如何将公共法律服务融入到市民驿站的平台,从而丰富其内容,满足社区居民对基本法律服务的需求,是我在大调研中思考的问题。带着这个想法,我走访了曲阳路街道、凉城新村街道和江湾镇街道的多个市民驿站。
——虹口区司法局党工委书记 王浩
江湾镇街道第5、6片区
在第5片区的调研中,负责同志告诉我,市民驿站每周都会安排各类讲座,希望法律知识讲座能参与进来。
第6片区市民驿站的负责同志反映,驿站开张不久,就有居民问起是否有法律咨询方面的服务。
凉城新村街道第2片区
调研中,负责同志告诉我,驿站每周都有固定的半天时间,安排律师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由于来这里活动的老年居民多,咨询老年维权、财产继承方面的问题很多,因此,这项服务特别受老年群体的欢迎。
曲阳路街道第3、5片区
在第3片区调研中,我遇到了正在市民驿站值班的老朋友,蔡万香法律服务工作室的资深人民调解员宋锡林同志。老宋告诉我,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是一件惠民的事,作为志愿者,愿意尽一些微薄的力量。
在第5片区的市民驿站,律师正在为一位老伯伯解决法律问题。老伯伯告诉我,他今年68岁,从家里走到市民驿站才7分钟。感谢区委、区政府和街道为居民提供了这样好的服务设施,体会到了老有所乐的幸福。他还告诉我,老年人很需要法律知识,有法律专业人士为我们服务,感到很放心。
在此次调研中,我感触很深。街道市民驿站是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的公共服务场所,体现了公益性、普惠性和便利性。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许多街道已经将法律服务融入到街道市民驿站的平台中,不但健全了服务内容,满足了居民的需求,也扩大了法治宣传教育的阵地,丰富了区域公共法律体系建设的内涵,是让人民群众共享法治建设成果的有效途径。这样一举多得的事值得我们去做。同时,反思自身的工作,存在两方面的不足:1作为司法行政机关,要履行好建立和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职责。虽然我区已初步构建了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但是对照中央关于“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还有较大的差距。以街道市民驿站为例,没有把市民驿站这个服务平台纳入区域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反映出我们围绕基层工作重点、围绕群众需求主动去开展服务的意识还比较淡薄,在大格局中融入司法行政工作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公共法律服务作为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当前,区域公共法律服务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尤其在将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延伸至基层,满足社会特殊群体、贫困群体和老年群体对法律服务多层次、多领域的需求等方面存在短板;在推动法律事务咨询、矛盾纠纷化解、困难群众维权和法律服务指引等举措发挥作用方面还要进一步做实。
通过调研,我对情况越来越了解,思路也逐渐清晰。我感到,在顶层设计中,要把市民驿站的法律服务纳入到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针对主要和重要的对象,将法律服务的精准化、便捷化作为推进工作的主要方向。同时,在引入社会专业力量开展实体服务的基础上,要针对性地加强老年权益保护法律知识的普及,着力完善电话咨询热线和网络咨询在线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普惠式、可选择的法律服务,让人民群众切实有获得感、幸福感,真正将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律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人民群众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