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情清明,行古志今 ——2018上理工实验学校清明主题教育活动
2018-4-11 0:00:00发布79次查看
清明节前夕,上理工实验学校组织学生通过开展“我们的节日”家长讲座、“红色学堂”瞻仰祭扫等一系列清明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传承文化基因,涵育人生方向。
一、知节气,承习俗
又是一年景明时。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4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
一年级(2)班蒋凝熙同学的妈妈走进了上理娃们的课堂,将清明节的来历向大家娓娓道来。原来,清明节始于距今已有2500多年前的周代,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除了祭祖扫墓之外,清明节还有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等丰富的户外活动。它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清明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家庭和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作用。
讲座后,在蒋凝熙妈妈和老师们的指导下,同学们纷纷动手,亲自制作起用来缅怀革命先烈和已故亲人的纸花。拿出皱纹纸,或折、或剪、或粘,一朵朵纸花在孩子们的小手中悄然绽放,将自己对先人的哀思、缅怀寄寓其中。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更加珍惜。
通过本次讲座,同学们对清明节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大家纷纷表示,今后要多参与丰富的民俗活动,体验节日文化内涵,牢记中华民族历史。
二、祭英烈,立童梦
清明前夕,学校组织了一年级儿童团员代表前往位于中远实验学校内的上海
市总工会第四办事处旧址,开展了“清明祭英烈”的祭扫活动。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
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团员们肃立于纪念碑前,听潘校长讲述红色旧址的历史故事,并在大队辅导员的带领下高声呼号,表达为中华民族之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深深地三鞠躬后,团员们将手中的纸花轻轻放在纪念碑前,缅怀长眠于地下的革命先烈。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感恩新时代幸福生活。儿童团员们,请你们始终牢记:慎终追远、缅怀先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是每一位中华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习爷爷说美丽的中国梦属于少年儿童。孩子们,今天做祖国的好儿童,明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由你们来实现!
三、诵美文,话诗情
清明时节,草长莺飞。万物洁齐气正清,别有韵味在心头。“悦读阅美”读书节的“最美中国诗”古诗吟诵在校园琅琅声起。来欣赏一下同学们吟诵的古诗吧!
每到清明节,人们都会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名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的祭扫是全家人的活动,每到此时,不禁勾起羁留异乡的人们对于故乡的思念,唐人权德舆有诗云:
“自叹清明在远方,桐花覆水葛溪长。
家人定是持新火,点作孤灯照洞房。”
清明节还有很多传统习俗,最受古人欢迎的当数踏青,诗歌中也随处可见人们享受春意的欣喜之情。
“芳原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清明节的夜晚时分更是令人心驰神往,请听白居易的《清明夜》: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是个生机勃勃的日子,它带来了春天,让我们感受着春的气息;清明是个怀古追思的日子,它传承红色基因,引领我们争当时代新人。尚理园中春几许?桑梗青青“嫩芽”起。
普陀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