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2017浦东食品安全八大亮点工作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2018-4-10 10:40:40发布82次查看

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深入厨房对菜品进行检测。
“扫一扫”就能辨别南汇8424西瓜的真伪。
市民用食品安全信息追溯平台查询食物信息。刘思弘摄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2017年,浦东新区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全面开展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区建设行动。回顾过去一年,新区食品安全工作亮点纷呈,各项工作统筹推进,创新机制迭出,多项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居民对食品安全的总体满意度持续提高。“绿色、放心、健康、共享”的食品安全城区正在浦东形成。
亮点一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与新区开展战略合作
2017年9月,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浦东新区人民政府签署食品药品安全战略合作协议。此次战略合作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展开的,是上海市级职能部门与浦东地方政府共促改革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双方聚焦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建设,在浦东以更高的标准率先开展示范建设;聚焦自贸区改革和科创中心建设,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工作,提升审评核查和技术支撑保障能力;聚焦推进智慧监管和科学监管,全面构建智慧监管模式。
协议签订后,双方重点推进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率先建成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区。按照“四个最严”的要求,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条例,落实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区建设行动的各项任务。二是大力促进食品药品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深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建立健全张江风险保障基金运作机制,推进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改革试点在浦东先行先试。三是积极探索食品药品监管方式方法创新,着力构建以智慧监管和科学监管为基础的现代化监管体系,深入推进食品安全信息追溯体系的建设,依托信息化大数据手段,深化网络监管、信用监管等,不断提升食品药品监管的能力和水平。
亮点二
推进形成“六个双”监管闭环
根据国务院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要求,浦东率先推进“六个双”监管闭环新机制,并在食品领域先行先试,基本实现食品全行业、全领域覆盖,实现行政审批、行业主管和综合监管的信息共享与有效衔接,形成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监管闭环。2017年已制定并下发实施方案14件,涵盖了所有领域(食品生产、流通、餐饮和食品相关产品)。对辖区内所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按照其风险程度不同(高风险、较高风险、中等风险、一般风险)进行每年不同频次(1-3次)的双随机检查,检查形式包括辖区随机和全项彻查随机方式。已下达食品双随机检查任务76524户次,完成71210户次;完成照后证前跟踪检查5402户,对42家无证食品经营单位实施行政处罚。
在此基础上,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正在以日常监管情况、行业处罚情况、抽检情况和投诉举报情况等信息为评分项,建立较为全面、立体的风险评估体系,对试点企业形成风险评估分值。在经过专家论证后,该风险评估与信用评估的分值进行融合,最终形成企业双评估的等级评定,为下阶段食品企业双随机检查确定频次和方式提供科学依据。
亮点三
初步建成地产农产品三段追溯构架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浦东着力开展地产农产品追溯系统的开发和利用。一是生产企业主体追溯:涵盖农产品生产企业主体信息、企业负责人、地理位置图等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唯一二维码。二是产品追溯:涵盖产品名称注册商标、采摘周期、产品认证、投入品使用等信息。追溯系统后台对各农产品信息进行赋码操作,实现不同二维码对各农产品的关联。三是农产品产品批次追溯:生产者通过浦东新区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农业生产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涵盖田块编号、采摘日期、种植日期、施肥情况、用药情况等信息。每批次农产品进行采收操作时,系统自动生成二维码。
目前,系统已覆盖浦东新区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合作社和种植户,合作社、农业企业增至200余家,新增经济作物种植户490户,发放二维码500万张,标签使用358.6万张。
亮点四
完善食品流通体系建设
针对“菜篮子”安全存在供应链长、个体经营者多、组织化程度低等突出问题,浦东制订实施了《浦东新区“十三五”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率先推进零售企业公司化、超市化、连锁化建设,逐步实现统一经营、统一结算、统一服务、统一追溯。
目前已与上蔬永辉、康品汇、清美等开展合作,开设35个限时菜场、224个智慧微菜场、7家中心菜场,支持“盒马鲜生”在浦东开设3个线上、线下结合体验店,食品安全可控性明显增强。
亮点五
推广“三同”工程提升航空供餐质量
“同线同标同质”工程(以下简称“三同”工程)是一项以标准提升为基础的供给侧改革。2017年,为促进“三同”工作落地见实效、稳步谋发展,根据上海局行动方案,浦东借助上海空港国家级航空枢纽优势,打造航空配餐“同线同标同质”上海示范区,从而进一步保障航空配餐安全“底线”和拉升供餐质量“高线”,让“三同”工程真正成为惠及民生的工程。
通过逐一帮扶行动,助推航食企业登录“三同”平台为目标,成功帮扶佳美航食上线“三同”信息服务平台,并以促进航食质量提升为工作立足点,从航食企业发展需求出发,搭建与优秀“三同”企业的对接平台,逐步增加航食原料中“三同”产品占比,从而提升航食质量,提高公众的出行品质。
亮点六
加快建设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本着“透明、开放、共享”的理念,区市场监管局主动向社会开放食品安全监管数据,不断探索推进“互联网+信用监管”机制,通过信用信息的开放、共享,促进网络订餐行业的诚信、共治。
目前,全区已有1601家餐饮企业实现“明厨亮灶”,其中1021家餐饮企业签约安装了“互联网+明厨亮灶”视频系统。同时,督促食品生产企业全面实行良好生产规范(gmp),开展“守信超市”“放心肉菜示范超市”“放心餐厅”“放心食堂”等创建工作。目前,创建“守信超市”共803户,占超市总数的37.3%;创建“放心肉菜示范超市”4户;放心餐厅申报率55.9%,放心学校食堂申报率76.3%,放心职工食堂申报率79.6%。
亮点七
用立体宣传促进科普成果市民共享
2017年,区食药安办、区市场监管局等部门围绕宣贯《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和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建设行动,有序推进“六进”活动。累计设置现场咨询点1396个,接待现场咨询23255人次;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科普讲座564场次,听众7.35万人次;共张贴食品安全宣传海报8472张、发放科普手册138916本、宣传资料185752份,社区覆盖率100%,形成了浓厚的社会宣传氛围。
着力开展食品安全科普站建设。在市食药监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浦东兰陵集贸市场科普站和益海嘉里上海企业群科普站均在全市首批建成并投入运行,目前已累计接待参观群众达2.3万人次,推进浦东食品安全宣传品牌建设。
以区政府实事项目为抓手,打造食品安全科普品牌。“食品与健康”系列宣传项目作为区政府实事项目,已经历时4年,累计录制电视栏目92期,《浦东时报》专栏82期。在近期完成的新区实事项目市民评价中,“食品与健康”项目知晓率得分94.2分,满意度得分83.9分,在区自定实事项目中均排名第一。
亮点八
全面推进小型餐饮服务
根据市食药安办部署,浦东按照“分类施策、从严监管、减少存量、严控增量”的原则,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临时备案监督管理工作。一是全面排查、分类施策。全面掌握经营户总体业态、详细经营情况和开展临时备案工作的基本条件,并制订了工作推进方案。二是明确要求,严把备案许可关。严格执行“试点工作方案”中关于经营范围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的要求,进一步确保扰民影响及食品安全风险降至最低。三是加强监管,着力加大食品安全保障的力度。各部门加大巡查力度,对备案经营者开展跟踪检查,督促其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规范经营,对违法行为严厉查处。将备案的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纳入城市网格化管理,完善日常巡查和投诉举报查处机制,建立与全区无证照经营综合治理工作的协调联动机制,不断提升监管效能。四是完善社会共治,体现“有温度”的监管。一方面,协调相关方,为备案的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提供主副食品配套服务,并设置针对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的食品安全责任险。另一方面,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推进自治组织和机制建设,通过成立社区共治组织。
目前,全区已备案纳管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246户。通过集中整治的方式,予以“硬性灭失”和临时备案管理的方式予以“软性灭失”,提前完成灭失40%违法违规经营的年度目标;集中开展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临时备案管理的区域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数量明显减少,尚未收到周边居民对已备案小型餐饮服务提供者的投诉举报;初步实现了“商户经营得实惠、居民饮食更放心”的共赢新格局。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