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引入社会组织 实现精准扶贫
2018-4-10 9:11:25发布68次查看
近年来,浦东新区在开展传统扶贫帮困工作的基础上,探索政府购买服务与社会力量参与的方式,整合资源,开展多样化帮扶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需求为本多元帮扶
截止到2017年底,浦东新区共有社会组织2120家,其中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764家,活跃在助老、助残、帮困等各个方面。各类社会组织始终坚持需求为本,运用各自专业,探索为困难群体提供多样化的扶贫帮困服务。
中致社区服务社在服务社区“三失”青少年中,定期走访慰问困难青少年及特殊人员家庭青少年,开展了“爱心上海”——青春公益集中行动、“与爱同行”小组活动等,帮助社区青少年全面发展。
2013年起,浦东新区民政局进行了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创新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上海公益社工师事务所开展了“新启程”和“青云腾飞”两个针对低保家庭的社工服务项目,建立专项账户,家庭存入一定金额,政府匹配相应金额,积攒家庭教育经费。同时提供理财规划与管理、家庭生活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与指导,累计服务3万余人次,实现了精准化扶贫。
社会组织还发挥了主动引导各方资源的优势,浦东新区慈爱公益服务社一方面通过“慈爱手工坊”为就业困难人群提供增能培训和兼职岗位,还组织建立志愿者队伍,与困难对象结对,电话沟通、上门探访,给予他们全方位的帮扶。浦东手牵手生命关爱发展中心以临终关怀为切入点,除了与浦东的部分社区、医院合作,还以网络众筹、爱心企业捐赠、申请基金会资助等方式,给予癌症患者家庭经济支持。百特教育咨询中心引入了国际著名财商课程“阿福童”,并与南都基金会的“中国好公益”平台进行合作,已服务17省市38个地区100多所学校约30万人,通过“扶智”的方式,培养负责任、会选择、敢创新的经济公民。
政府扶持资源整合
在对传统的低保、低收入家庭提供救助的基础上,新区和各街镇都在搭建各种平台,在扶贫帮困工作中探索新路径。新区早在十年前就推动成立了区级社区市民综合帮扶服务中心,截止到2017年12月,共计开展个案帮扶7781次,列支帮扶资金2130.44万元。潍坊街道久惠市民综合帮扶工作站是全区首家街镇层面的帮困社会组织,为社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政策咨询,为社区困难人群实施综合帮扶工作。此后,以帮扶为主的专业社会组织在浦东越发活跃。绿洲食物银行开创的“分享冰箱”帮扶模式在全上海引起关注,浦东各街镇也逐步引入“冰箱”,以此收集余量食物,提供给有需求的弱势家庭,同时照顾到弱势家庭的隐私需求。浦兴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结合“家门口”服务体系,为各居委推荐了包括“社区援助工作坊”“慈爱手工坊”等在内的一批由社会组织创立的品牌帮困项目。航头镇通过引导企业参与、社会组织承接具体服务的方式,由社区基金进行资助,开展了“彩虹驿站”——妇女就业帮扶项目、“重燃生命”——重病致贫中小学生点燃希望等项目,倡导社会力量共同营造社区互助氛围。
下一阶段,浦东将进一步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引入有资源、有能力、有专业的社会组织,发挥其“扶智”之所长,营造共建共享共融的社会氛围。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