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书记手记丨治水不停步,让每一条河流都承载乡愁记忆
大调研正在进行中。今天的书记手记,小松请来了松江区水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姚向群。
姚向群书记已经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上一次书记手记,他关注了二次供水问题:调研手记丨从这件事入手,让松江居民喝上放心水!
这次他对松江的水环境治理又有很深的思考。水环境建设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居于重要地位。水清岸绿、碧水绕城,不仅提升人居质量、生活品质,也体现出城市的“精气神”、“内在美”。借着大调研契机,水务部门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呢?来听听姚向群书记怎么说?
治水不停步,让每一条河流都承载乡愁记忆
松江区水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姚向群
去年,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工作初显成效,列入整治计划的188条黑臭河道已基本消除黑臭,打通断头河109条,但治水远没有结束,面对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对“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期盼,今后几年我区国考、市考断面水质要全面达标、劣v类水体基本消除,治水任务更加艰巨。作为水务局局长的我,深感任重而道远。
结合今年大调研工作,我围绕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的战略目标,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再次对已经消除黑臭的河道进行了“回头看”,同时,也走近百姓,倾听他们的心声。巡查中,为全面了解河道整治情况,通常是走村串户。在与群众交谈中,上了些年纪的都说到,在他们小时候,河里的水可以直接喝,河水很清澈,可以看到小鱼、小虾游来游去,人们直接在河边洗菜、淘米。
姚向群调研新桥治水工作
改革开放后,松江发展很快,建了很多工厂,人口也急剧增加,很多工厂的生产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都直接排到河里,慢慢的河水开始发臭发黑,最后连鱼儿都没有了。现在经过整治,水质较以往有了明显改善,但和以前的清澈比起来总觉得还差了些,希望以后不仅是河岸漂亮,水要更清澈,鱼虾都回来。群众的心愿让我感受到人们对水环境提升的迫切愿望,我们的治水工作更要加快节奏。区委书记程向民在谈到水环境治理时多次强调“河道建设要体现文化内涵,留住乡愁记忆”,“问题在河里,根子在岸上”。
雨污分流施工
当前,沿街商铺、商业街坊雨污混接现象仍然存在,还有很多小区居民在阳台放置洗衣机,将污水接入雨水管网,造成河道污染,集建区已成为水环境治理的重点区域。结合当前全区正在全面推进的消除劣ⅴ类水体工作,我随即组织相关人员对沿街商铺、商业街坊、居民小区的雨污混接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经过排摸,松江区689个住宅小区存在混接的有559个,86个商业街坊存在混接的有73个。对此,我们应积极实施分类改造,在去年已完成128个住宅小区和14个商业街坊混接改造的基础上,对中心城区雨水强排区域结合老旧街坊改造进行雨污分流,非强排区域的住宅小区、街坊商铺也应开展雨污分流改造或末端处置,争取用两年时间完成改造任务,基本实现住宅小区及街坊商铺雨污水全分流,污水全处理。对前期已完成雨污分流改造的企事业单位开展“回头看”,对遗漏的企业进行再排摸,发现问题即知即改。
浦南乡村河道风貌
除此以外,我们还要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持续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污染物减排;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实施河道生态治理,提升河道自净能力。同时,要积极探索水环境综合治理长效管理机制,动员全社会参与水环境治理。
治水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压力即是动力,我将同所有水务人一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更加注重部门协同,加强对街镇、园区治水工作的指导,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遵循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处置的治污规律,唯实唯干,攻坚克难,为建设水中有鱼、岸上有绿、绿中有景、人水相亲的美丽新松江共同努力。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松江的每一条河流必将焕发生机活力,每一条河流都将富有诗情画意,每一条河流都将承载乡愁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