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正式拉开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大幕......
2015年11月,原闸北区、原静安区“撤二建一”,随后,原两区国资委实现合署办公......
两年多来,区国资委班子“逢山修路、遇水架桥”,有困难、更有坚持。
一路走来,国资委主任戴俊觉得,有三个关键词最能体现他们这个班子的特点,那就是“融合、服务、担当”。
今天听听他来讲述这背后的故事。
融合携手前行的第一步
我们面临的融合,不仅包括国资委内的融合和国资监管制度的融合,还包括国企之间的融合和国资委与国企之间的融合。
首先要融合的是我们的班子,开会、谈心必不可少,沟通、请教也很需要,在商量工作中加深了解,在讨论交流中取得共识。我们班子的共识达成后,接下来的融合就好开展了,我们为国企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为业务相似企业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比如原静安国企学习原闸北国企成功运用金融工具的做法,原闸北国企借鉴原静安国企在社区商业方面的管理经验。
我们重新调整了科室设置,明确了监管权限,优化了审批流程,特别是结合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实际和需要,在企业决策事项审批、薪酬考核管理、总会计师制度、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国企党的领导、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形成了“1+16”国资国企改革系列文件。
两年多来,我们在推进改革中促进融合,在不断融合中推动改革,不仅是班子成员,而是整个国资系统都在融合中携手前行。
服务不要只把自己当成管理者
在我们眼里,国资监管并不是打着“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旗号,把企业“看死、盯牢”,而是要通过不断健全和完善国资监管制度,逐步放权,从而为国有企业提供一个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
因此,在我们班子里,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要只把自己当成管理者。
班子成员在深入企业倾听情况、走访市国资委及其他单位的基础上,建议开展总会计师委派工作,并得到了区委、区政府及区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我们希望总会计师能作为国资委和国企之间的一座桥梁,既能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专业的财务建议,又能及时将企业遇到的难题痛点反映给我们。
为了发挥好总会计师的作用,我们不仅完善了相关的制度,还为总会计师搭建了培训平台,仅2017年就组织了17个主题共计160学时的培训课程,同时建立了总会计师例会制度,在每月一次的例会上,总会计师将企业近期的难点反馈给我们,能当场明确的就当场明确,不能当场明确的,就指定分管领导做好牵头和对接工作。在总会计师的协助下,我们更有效的帮助企业完善制度建设,在有总会计师的10家区管企业中,共新增订立或修订了64个制度,帮助企业规范内控制度、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梳理管理流程等。我们的主旨就是在为国企发展解决“难点痛点”的过程中,陪着国企一起焕发活力。
担当总要有人愿意去啃“难啃的骨头”
我们在推进国有企业法人层级清理的过程中了解到,工作推进的难点不是企业不愿意清理,而是清理工作将涉及到员工安置、资产处置、债权债务、税务法律等多个方面问题,哪个环节处理不好,别说“提质增效”了,还可能带来信访问题。
班子成员在多次研究的基础上,决定将企业法人层级清理与管理层级压缩工作一起开展,妥善解决员工安置问题,同时聘请税务、法律等中介机构,为企业法人层级清理工作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指导,一年多时间,关闭或歇业的企业有56家,另有38家企业正在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