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前,奉贤区解放路小学的学生们都收到了同一份假期作业。有趣的是,孩子们收到这份“特殊作业”时,却看起来一脸开心。原来,这份特殊作业是解放路小学“快乐解放日”清明主题活动之一:阅读清明故事诗词、做润饼、画族谱等,通过课堂、家庭实践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听长辈讲清明习俗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答案可以从家族族谱里找,和爸爸妈妈一起绘制一张独属于你们家的家庭关系图”,“每一位爷爷奶奶都有独特的故事,请他们讲讲家里过去的故事吧”,“让奶奶教你做润饼(春卷),妈妈教你炸润饼”。拿到了这张特别的作业单,学生们都显得兴奋和跃跃欲试。三年级的余铭旸告诉记者,这个清明节假期,家里原本就打算回老家看望外公外婆。家庭聚会的同时,她还多了一项学校里的“任务”要完成。
据了解,解放路小学的“杰杰芳芳话清明”特别作业早在3月29日就拉开了序幕。清明节前,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小朋友们就在老师的帮助下一起描绘风筝。四年级的学生们则带着二年级小朋友制作的纸花,徒步前往奉贤区庄行暴动烈士纪念碑举行祭扫活动。五年级各班则派出10对父子、5对母女,参加拔河和跳绳活动,来代替古代清明踏青的传统活动牵钩和荡秋千。
“学校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合理分配各项活动,做到了校内师生人人参与,引导学生和家庭关注传统文化。”副校长方英告诉记者。
清明节不仅是缅怀的节日,还是生机的节日。这周一上午,余铭旸就和同学一起,四人为一个小组,在白色的风筝上调色、上色。他们或趴着,或蹲着,有的甚至用手指蘸取颜料进行涂画,充满了童趣和活力。
参与学校“特殊作业”的,还有不少学生家长。五年级王心音的妈妈就特意请假来到学校,参与亲子跳绳活动,母女俩配合得十分默契。王心音说,原本她并不是很了解传统习俗,现在才知道清明期间,我国古代素有牵钩和荡秋千的习俗。
用“加减法”改善精神面貌
“不布置传统作业,而是采取特殊作业的形式,孩子们的精神面貌也变得不一样了。”学校德育主任李忠英说。她教授的五年级学生开始面临小升初的学习压力。不过,在得知清明节没有传统的语数外学科书面作业后,学生们一改往日的紧张气氛,在下课前就完成了课堂作业,效率反而提高了。
“‘快乐解放日’并不是把作业去掉,而是减去无效、机械的学业负担,做好加减法,把匀出来的时间用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了解传统文化上。”校长高菊华说。过去,学校开展的传统文化活动仅仅停留在课堂层面上,较为零星。纸上得来终觉浅,通过“快乐解放日”等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师生都能够加深对家庭、民族的认识,真正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据了解,“快乐解放日”这个活动名字也来源于学生的创意,“解放”不仅仅是校名,还意味着减轻负担,开拓视野,希望以特别作业为平台,拓宽师生视野,解放师生思想,让学生们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未来,学校还将每月举行“快乐解放日”,不少学生已经期待起端午节的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