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召开的长宁区人民武装工作会议上了解到,今年,长宁区将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民兵调整改革任务走在前列,进一步提升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质量。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长宁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也存在基干民兵队伍不稳定、民兵组织建设质量不够高、以及征兵难等矛盾和问题。对此,长宁区在推进民兵调整改革任务中,积极探索网络信息、大数据等技术在军事上的运用,着力加强应急、专业、特殊这三类力量建设,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民兵队伍布局。
针对符合编兵条件的青年人跳槽频繁、流动性大等实际,长宁区将“编实队伍”作为落实训练、完成任务的基础工程来抓;规定在沪有居住证且稳定工作2年以上人员可纳入编组范畴,扩大在行业系统、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产业编兵比例,发展民兵新质力量,全面推进由单纯人员编组向人装结合编组拓展。同时,充分发挥长宁区信息服务业集聚优势,整合区域内高等院校、科技园区和网络人才等资源,组建了网络分队、大数据保障分队等。
此外,长宁区还大抓实战化训练。围绕军事理论、基本技能、平时工作业务、应急应战业务和专项课题5个科目,区人武部机关现役人员落实“每月一周”训练制度,确保训练时间效果落实,全面提高能力素质;专武干部主要完成军事理论、基本技能、业务工作、组织指挥和政治教育等5个科目共34项内容的学训。民兵队伍全年落实训练任务数。重点抓好应急队伍训练,并组织民兵骨干参加警备区集训;重点抓好专业队伍和特殊队伍训练;组织重要目标防卫分队与目标单位进行联训联演,组织民兵“三类人员”(指挥员、战斗员、信息员)、“两类分队”(应急和重要目标防卫分队)参加警备区竞考比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