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癌症到美国去看病?上海首家三级综合国际医院肿瘤中心开诊!周到君最新了解到,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的麻省总医院肿瘤专家已经到上海来出诊!
在嘉会国际肿瘤中心联合门诊上,朱女士成为了首位尝鲜者!
前阵子朱女士刚刚被确诊为乳腺癌。在国际肿瘤中心联合门诊上,朱女士见到了5位医生和护士。
嘉会国际肿瘤中心主任、肿瘤内科教授、麻省总医院(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教学医院)特聘顾问陈健行、蝉联“全美最佳外科医师”5年的嘉会乳腺外科主任何青、麻省总医院乳腺肿瘤内科及临床肿瘤遗传学主任leif ellisen和肿瘤放疗专家、护理人员等在内的国际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
朱女士在1.5小时的面诊过程中,详细听到了来自多学科团队医师各自专业角度的意见,他们诉说、答疑、讨论并整合观点。
最终,几位专家共同和朱女士与丈夫共同达成了一个基于身体状况、诊断细节、疾病分期、放射影像表征、病理、遗传多角度考量、取舍兼顾后的整体性治疗方案。
嘉会国际肿瘤中心的多学科门诊不再停留在疑难案例会诊讨论,而是由整个专家团队直面患者,从最初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到精准治疗、病情管理、跟踪随访、康复和生存期管理等一站式的团队诊疗及个性化服务。
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主任daniel haber透露,通过嘉会和麻省总医院建立的肿瘤多学科联合会诊平台,朱女士后续的治疗康复过程中,两地肿瘤团队仍然会常规讨论她的最新治疗进展,并持续联合作业——肿瘤中心的工作人员在任何一位医师实施治疗的每个节点,都要同步影像、数据、结果给团队其他成员同步观察、评估、讨论,以便无死角地主动发现问题,把握最佳干预时机,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患者体验。
周到君最新了解到,门诊试运营期间一共有40个肿瘤患者接受国际顶尖肿瘤专家团队看病,大约四分之一是乳腺癌病人。门诊露面后,已经有34个肿瘤病人预约,其中7个乳腺肿瘤。目前,预约已经排到一周以后。
乳腺肿瘤、胃肠肿瘤、淋巴肿瘤、骨髓肿瘤的国际多学科联合诊疗、泛疾病领域的免疫肿瘤治疗、二次诊疗意见及海外转诊服务均在今年向市民开放。年内还将能开展甲状腺肿瘤和肺部肿瘤治疗。
此外,嘉会肿瘤中心同期宣布,与第一家将免疫肿瘤(i-o)药物带向世界的生物制药公司合作,挂牌成立嘉会国际免疫肿瘤治疗示范中心。这是中国首个在国际医院成立的免疫肿瘤治疗示范中心,将为患者提供高质量、规范化和一体化的免疫肿瘤治疗及输注服务,免疫肿瘤治疗或将于今年年内开展。
美国堪称世界防癌抗癌的“前沿样本”。越来越多的癌症在美国成为慢性疾病而非绝症。
最新出炉的《2018年美国癌症年度报告》显示,美国癌症死亡率又下降了!这已经是连续第27年下降,每年平均下降1.5%,整体下降26%,挽救了240万人的生命。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这4大癌种死亡率分别大幅下降39%-52%不等。过去30年中,美国癌症5年生存率整体提升20%。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种——乳腺癌目前的5年生存率更是已经升至90%。
上海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国内其他城市。上海几个高发癌症何时会出现下降?
在上海,嘉会肿瘤中心首次尝试肿瘤看病新模式:为每一位肿瘤患者提供“第一时间多学科干预”、“国际团队全程联合决策”、“医患同时在场”的多学科联合诊疗。这个国际肿瘤中心直通美国麻省总医院肿瘤中心,与包括哈佛在内的国际顶尖肿瘤团队进行常规远程多学科会诊讨论,让病人不用出国,就能享受到国际最前沿的治疗方案、用药管理,体验国际领先的肿瘤诊疗和预防筛查服务。
陈健行教授指出,肿瘤诊疗复杂多变,每一科系肿瘤医师术业各有专攻。在传统的碎片化求医体系中,治疗面临很大挑战。我们不应因为某一科系肿瘤医师已经单方面决定方案做了手术,在术后的其他学科介入时才发现针对这一病例其实有譬如非手术或术前的其他更佳治疗方案。
物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中医师一起来参与!
“上肢关节由于术后疼痛活动变少而越来越僵硬了怎么办?”
“手术后我还能吃豆制品吗?”,
“针灸可以缓解术后恶心呕吐?”
“舒缓医疗就是临终关怀吗?”
“出现‘同情疲软’和‘消耗殆尽’,家属如何应对?”
面对这些来自患者及其家庭关注的问题,最新路面的国际肿瘤中心的国际多学科联合治疗还配有一套综合型“全人关怀”照护和康复支持计划。覆盖营养、心理、疤痕与皮肤护理、针灸管理、运动与康复、家属的照护与自我照护等课题,由院内专业的物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营养师、中医师、肿瘤社会工作专家一同参与。
麻省总医院癌症中心专家透露,营养、心理和运动康复都非常有助于乳腺患者生活质量和身体各项功能恢复,帮助癌症病人更顺利地回归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