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4月2日下午1点56分05秒,一名男子走进宝悦家园小区东门,在监控镜头视野边缘路过。几乎同一时候,宝山区综治信息中心主控室的大屏幕闪现一组信息:男、30到50岁、黑色上身、蓝色下身、长裤,没有帽子、眼镜、口罩及其他附属物。角落内的抓拍画面稍稍放大,当事人的眉眼五官历历分明。
后续
如果当事人是“人脸识别慧眼系统”重点布控的人群,比如违法犯罪嫌疑人、逃犯、失信被执行人、小偷等等,要在这套监控下隐蔽自己难度恐怕有点大。
成果
2017年应用这套系统以来,宝山已经把全区12个街镇(园区)、752个住宅小区、2612路智能高清人脸识别系统接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骨干网”。去年一年,宝山区报警类110案件接警数同比下降30.2%。
今年1-2月接警数又同比下降26.9,盗窃类接警数下降42%。市民安全感、满意度明显上升。
计划
今年6月底,宝山将完成400个小区约2.7万个“智联门”建设。7月,宝山则有望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视频监控人脸识别社区全覆盖的地市级地区。
“雪亮工程”“火眼金睛”令贼却步
去年起,宝山就已经利用视觉感知系统的联网应用,采用“人脸识别慧眼系统(图像智能分析)”,解决重点人员管控难的问题。
宝山区综治办副主任陈一峰介绍:
“如果一个人每月进出小区达到相应次数,系统会把他记作小区居民。而我们重点布控的盗窃案嫌疑人,出入小区的频次和路线都是反常的。”
与此同时,宝山也试点采用“视频数据结构化分析系统”(视频智能分析),来解决小区人流、车流、物流数据不准确及机动车管理难的问题。系统能够对进出小区的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等视频图像相关属性,进行智能分析、提取关键信息,特征识别和轨迹分析,并进行自我学习和数据累计,形成万物识别,建模分析,智慧学习系统。
案例
2017年12月中旬,110连续接到报警,场北路39弄、551弄等多个小区发生电瓶车摩托车被盗案件。
派出所民警现场勘查后,立即与相关镇综治办工作人员登陆综治信息平台,根据案发时段,把进出小区的人像识别照片调出对比,仔细甄别,搜索出一名男子,在该时间段均曾出入相应小区,却又不是小区居民,便将他列为嫌疑人。通过将其照片与全国库中的既有数据进行比对,确认了身份,并经过核查,发现其有多次盗车前科。基本明确方向后,公安部门在其居住地布控,一举将其抓获。该嫌疑人到案后对作案事实供认不讳。
“智慧社区”用科技武装社区安防
除了视觉感知系统的联网应用,宝山“智慧社区”应用涵盖多层次、多方面,用科技手段构建起社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提高了社会治理的智能化、专业化和精细化。
建立物联网感知系统
采用“智联门”物联感知系统,解决社区楼道门管理难的问题。
在数据图像中,可以明确看到哪些楼道门是正常关闭的,哪些楼道门是开启或损坏的。
目前,宝山全区已建成使用312个小区2.2万个楼道门“智联门”系统,今年6月底将完成400个小区约2.7万个“智联门”建设。
构建政企数据共享模式
采用“三车防盗感知系统”,在电瓶车、摩托车等车辆上安装传感器,实时采集车辆的位置等信息。
开发大数据管理系统
对于技防、人防本身的维护考核,宝山开发设计了“平安宝山智联网”社区智能数字化管理系统,来解决社区平安建设数字化考核评估难的问题。该系统通过每天视频巡查的方式,主要对物业保安的履职情况、平安志愿者的到岗情况进行巡视,对社区视频监控等技防设备的完好率进行实时监控,形成阶段性的数据累计,实现对小区平安建设的数字化考核和评估。
同时,开发运行了“视频监控运维管理系统”,来解决入网设备的维护和安全管理难的问题。对社区联网的视频监控等各类设备是否正常使用,进行实时监测和维护管理。
“智慧微脑”未来,你的社区将更智能
今年,宝山将进一步完善“智慧社区”的总体架构,打造“智慧社区微脑”,把社区治理中所需的各类数据,通过视觉和物联感知网采集后统一汇聚到“智慧社区微脑”平台,经数据处理及人工智能分析,分层实现智慧城市管理、智慧安全管理、智慧民生服务等智能化、精细化应用,比如渐次推进智能化应用模块,如智能门禁、智能井盖、智能电梯管控、居家养老检测床脚垫、烟气与消防栓感知器、车辆地磁感知器、水位水质感知器、人员巡更感知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