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汇街道党工委书记华茂走访调研手记:
大调研进行时
大调研开展至今,徐家汇街道86个调研小组“马力全开”!挨家挨户拜访社区居民,走街串巷,听“唠嗑”、求“找茬”、寻“短板”。除此之外,徐家汇街道的8700多家企业也是重点服务对象之一,街道专门制定了走访方案,与居民区同步开展调研。
平衡好管理的力度与服务的温度
打造营商新优势建设“三高”示范街区
(徐家汇街道党工委书记华茂)
在这次的徐汇区社区治理创新大调研中,徐家汇街道的调研对象有两类。一是社区内的46000户居民,我们86个走访小组全力以赴,全覆盖地上门问需问计,尽力为他们解决生活中的急难愁问题。徐家汇还有8700多家企业,这些企业也是我们重要的服务对象之一,为此,街道专门制定了走访方案,与居民区同步开展。
2月份以来,结合全区最优营商环境建设,我带队陆续走访座谈了数十家企业。
在一次调研座谈中,一位企业老总对我说:
我们公司已经在华苑大厦办公10多年了,前几天刚收到街道“居改非”整治的通知,要求抓紧搬出。但要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新空间谈何容易,我很是苦恼。
这家企业所讲的华苑大厦是建设于上世纪90年代的外销商品房小区,由于历史的原因,“居改非”情况突出,280多户中,80%被用于办公及其他商业用途。小区居民在本次大调研中强烈要求整治,为此街道专门成立了工作组,加大了整治力度。
整治前
整治中
整治前
整治中
这个企业的意见给我触动很大。许多时候,我们往往过于强调行政管理的力度、强度与速度,对于执法对象的实际情况、困难却考量不周。
回到这件事,一边是居民提出的迅速整治要求,一边是企业面临的办公场所困难。居民和企业都是街道服务的对象,“掌心掌背都是肉”。如何兼顾好双方的诉求,平衡好管理的力度与服务的温度,对我们基层管理者确实提出了挑战。
经过与华苑所在居民区党组织、小区物业及执法部门的反复协商,最后我们商定了由居民区、物业对该小区企业办公的情况,包括其业态、办公空间需求、期望租金等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由街道专项办(营商办)搭台,帮助符合导向的企业寻好新的办公场地。
走访中,我听得越多,就越能感受到大家对徐家汇的期望值有多高。这种期望是多方面的。曾有专家用“太太指数”来暗指一个城市对企业高管的特殊吸引力,即:太太对当地的认可会影响人才的稳定性。这乍听起来不可思议的比喻却在我的走访中得到了印证。
上周我走访了一家新驻科技企业,老总对我说,他已经把家安在了徐家汇,因为他太太非常喜欢徐汇深厚的文化底蕴、多元的人文环境和高尚的生活品质。
这段时间的走访,使我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更深了一步。城市的核心是人,精细化管理需要的是细心、耐心与卓越心,就是要求我们必须转变管理的理念,融服务于管理,寓温度于力度,以更精细的管理去诠释更精致的服务,努力把徐家汇打造为全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管理”的示范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