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汇区长方世忠企业大调研问需问计
2018-4-2 10:56:02发布73次查看
近期,徐汇区长方世忠就如何做好企业服务的“店小二”,让企业感受到徐汇的温度,走访多家企业并进行了座谈,向企业问需问计(如图)。方世忠指出,徐汇作为海派之源,有着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要把徐汇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把企业、群众的需求作为我们工作的努力方向,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效率,为实现徐汇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管理创造更好环境,提供更有力支撑。
2016年,汾阳路上开了十多年,有如地标一样存在的宝莱纳餐厅,因房东收回而关张,一时引来老饕们扼腕叹息。其经营方台湾南侨集团是注册在徐汇的一家公司,如今徐汇却没有一家宝莱纳分店,德国猪肘和啤酒有没有可能在徐汇滨江重现?方世忠当场向南侨集团相关负责人抛出橄榄枝。
不到四年,员工总数从400多人扩充到3000多人,生产线由最初的2条增设到15条,工厂满负荷运转。捷普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作为目前上海最大的电子制造服务企业之一,2017年总税收超过13亿元,尽管市场环境还不错,但总经理张岩在比照公司全球运营成本时,还是有不少“烦恼”。如随着企业发展,需要进一步扩容,更重要的是企业面临人力成本压力。上海有人才优势、产业化优势,物料、配套容易获取,城市有魅力、员工效率高,但隐性优势是否足以覆盖发展成本,他认为,如今的成本竞争已是国际间的竞争,能否在用工成本上再降一点,在对制造业的发展政策上再扶持一点。
要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必须努力发展高端制造。方世忠表示,要深入研究对有科技含量的新型制造业、新工业企业的支持方式,洞其所思,按其所需,收集研判,分类施策,同时,专业部门要通过集中解读、上门解答等多种方式加强政策指导。
“魔都”居,大不易。员工中有近七成“新上海人”的上海中软华腾软件系统有限公司负责人最关心的还是人才公寓。年轻人一腔热血,背上背包来上海闯荡,这座城市却让他们又爱又难。爱的是活力,难的是居住成本。贺利氏(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艾周平也有同样的困扰:房子,是留住人才最大的障碍。他认为,一个城市有没有未来,就看能否留住年轻人;同时,希望政府多搭建平台,加强与区域内企业的交流,分享经验,扩大“朋友圈”。
针对多家企业提到的住房成本问题,方世忠介绍,徐汇今年将全力推进7000多套社会公共租赁房建设以及4000多套代理经租房屋的储备,下大力气缓解居住成本对于人才的困扰,让徐汇成为更多年轻人才向往的地方。
跨国公司的业务创新是关系企业运营发展的重要环节,但如何使创新能够符合国内法律法规框架,需要政府部门给予经常性的服务对接。针对法雷奥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的疑问,方世忠指出,徐汇区已建立区和街镇两级营商服务办公室,配备专门力量,加强和功能区公司协同,对接企业需求,畅通沟通渠道,进一步发挥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街镇属地优势,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方世忠表示,大调研大走访要坚持研究真问题、真研究问题,关键核心在帮助企业群众解决问题。要通过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支持企业更好发展,提升徐汇区域的吸引力、创新力和竞争力。一要创新调研形式。要针对不同企业,在一般走访的基础上,开展更加专业分类的深度调研,探索区分类型召开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市场销售等不同领域座谈会,深入了解企业诉求情况,提高调研的实效性。二要着力解决问题。要主动贴近企业实际需求,针对反映问题分门别类进行研究,问题来自于一线,问题解决方法也往往存在于一线,对于一些共性问题,要通过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沟通,共同研究提出合理性解决路径,增强企业服务的精准度和专业化。三要优化发展生态。要更好发挥街镇营商办作用,创新企业服务模式,积极为企业搭建各类平台,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及区域企业沟通互动,打造互利互惠的良好产业发展生态圈。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