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调研|“网红”扎堆的武康路周围,老上海“四大金刚”重出江湖
工作日下午也要排队1.5小时才能品尝到的咖啡品牌“% arabica”成为了武康路上的新“网红”,但在这条历史风貌道路所在徐汇区湖南街道,超过39.6%的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占比使得就餐、助浴、买菜、看病成为了改善民生的焦点和难点。“走出家门除了西餐和咖啡,还能有上海人最爱的‘四大金刚’,”成为家住兴国路的92岁老人柴红英最大的心愿。
3元吃饱,10元吃好
3月20日,湖南街道首次在社区邻里汇开放便民早餐服务,豆浆、油条、粢饭糕、辣酱面等上海风味小吃不仅选择多样,且就餐环境也宽敞明亮。早上6时30分刚开门,就有居民闻“香”而来就餐,1元1个的酱蛋圆头饱满,2元1块的粢饭糕金黄香脆,肉包、菜包、豆沙包全部首家1.5元1只,高性价比和地道的家常口味使营业第一天的客流就接近100人次,都是居住在附近的老年居民。
“邻里汇”是徐汇区政府去年起打造的为老服务工程,通过盘活并整合社区现有空间资源,打造具备养老、康复、助餐、助浴和生活服务功能的“家门口客厅”。位于湖南路298弄2号的邻里汇于今年2月开放,由湖南街道为老服务中心改建而成,提供老年人日间照料和午间助餐等服务,总面积达570平方米,拥有底楼花园和二层露台,在寸土寸金的衡复历史风貌区实属难得。
湖南街道社区服务办公室主任杨靖华介绍,今年1月全市开展大调研后,湖南街道41个调研小组在走访70%的居民家庭后发现,物业管理、便民服务和市容环境是老百姓“吐槽”最集中的领域。尤其是居住在武康路、湖南路、泰安路沿线的居民普遍反映,早上买早餐非常困难。“往西要到番禺路、往东到乌鲁木齐中路,老人家买个早餐来回要走40分钟,实在太远了。”
“‘网红’店要有,‘四大金刚’也要有,”成为湖南街道今年大调研中民生问题“解决清单”的首个解决目标。湖南街道武装部部长许南昌告诉记者,了解到居民对家常早餐的迫切需求后,街道2月起便开始研究能否在邻里汇开设早餐服务,但这也意味着要把原本每天早上8时30分的开门时间再提前,管理压力势必增加。在与邻里汇的午间助餐供应商上海食无忧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多次协调,并征询了居民对早餐品种、价格、开放时间等意见后,于3月下旬正式开放了便民早餐服务。
湖南街道邻里汇部分早餐
居民领取、享用便民早餐
许南昌介绍,菜品家常化、价格平民化是便民早餐的两大原则,因此街道在多方评估后,决定采用中央厨房配送模式。每天清晨6时许,食无忧会将早餐半成品从位于虹桥的中央厨房运送至湖南路,由工作人员在邻里汇的食堂进行加工。经过10余天运营,现在每个工作日早餐时段光顾的居民都在120人次以上,不少居民感叹“以前早上只能在家吃泡饭,现在天天都能来这里吃早饭。”而7元一碗的葱油拌面、10元一碗的菜肉大馄饨都颇受欢迎。
风貌区虽好,烦恼也不少
有多家“网红”餐饮的武康庭
湖南街道1.73平方公里全境都位于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街道现有上海市第一至五批优秀历史建筑118处。许南昌表示,在此次大调研中,家住历史风貌区的居民们反映最集中的民生需求有四大类。
第一是非成套改造,但对居住在历史保护建筑中的居民来说,厨卫合用改独用的施工限制较多,改造并非易事。第二是买菜难,目前湖南街道60岁以上户籍老人有1.9万人,纯老家庭达260户,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50%以上,而受市中心场地限制,街道目前仅有3个菜场,分别在五原路、延庆路和乌鲁木齐中路,“家门口菜场”覆盖面仍有限制。
而另外两大需求已有初步解决办法。如老人最关心的就医难,虽然周边有华山医院这样的大型三甲医院,但老年人常见病仍需到社区医院就诊更为便捷,因此目前湖南街道在邻里汇内设置了社区卫生服务点,为居民提供常见病处方药代购、代取以及输液等服务。第四类需求为老人洗澡难,于是湖南街道3月起在邻里汇中开辟了助浴点,为家中缺乏洗浴设施的老年人提供服务,高龄老人洗浴还将有专人看护。此外,4月中下旬起,早餐和午间助餐服务将覆盖双休日和节假日,满足更多居民就餐需求。
“这些情况市中心老城区都存在,街道也正一步步摸索,先易后难逐个解决大调研集中发现的问题。”湖南街道负责人表示,历史风貌区内除了游人络绎不绝的“网红”店铺,更应该有让居民时刻享受美好生活的环境与设施。“通过大调研集中梳理出的需求痛点,就是最亟待解决的民生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