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魔都有一座深藏不露的小镇,人们沿河而居,门不闭户,宛若世外桃源

2018-3-31 5:00:36发布64次查看
  左边前大步上楣
对每一个字都熟悉的你,
看到这串陌生的密码般语言,
会知道它在诉说什么?
看过众多历史老宅的你,
如果在一座历史悠久的宅子里,
却遇见一面小孩子的涂鸦墙,
你会觉得这是恶作剧么?
它们不是密码,
它们不是恶作剧,
它们是历史。
最近这些日子,
话匣妹爱上了上海的一座古镇,
它真的没那么惊艳,
没有那种商业化的繁华
更没有众多慕名而来的熙熙攘攘,
可是,
那里正在经历的一场新生,
让人着迷,
它叫泗泾。
一股浓浓的木香就会从右侧一处大宅飘来,
气派的木质大门、高高悬挂的牌坊,
与许多古宅形无二异,
可是,推开门,走进去,
不经雕琢的古老木质结构,
就这样呈现在眼前。
见证修缮的过程,
远比直接看到结果,
更让人心动。
于是从远道请来老师傅,
他们手握着几千年生命传统技法
原来,左边前大步上楣,只是这里的其中一串神奇字符,阳光下,一个大桶里挤满竹片,一位老木匠说:
这些竹签叫“校篾”,是一种罕见的木头标注法,每片竹签上都标有不同的刻度,而这些一一对应的就是宅子里屋前、屋后、屋左、屋右,各个梁柱的尺寸,能不能修好一座老宅,它,很重要。
这种古老的技法,度娘上居然也毫无记载,于是瞬间对这个古老木世界的规则又多了一层敬畏。
每一处修缮的地点,
都能看到对历史的尊重
据说曾有一家公司的日本设计师建议,修缮这里破损的门窗,可以选择用仿古产品替代,装饰的雕花也完全可以用机器压制,这样整个修缮进程就能快很多……可古镇上的人最终觉得,这种千篇一律的样板房式做法,缺少生命。
于是镇上不远万里,专门从福建运来和从前建筑匹配的杉木,再在民间找到好手艺的雕花师傅,老师傅带着自己用了几十年的工具,就在这里面的一个小房间,一住就是大半年,精雕细琢每一处细节。
用老师傅的话说,每天心情不同,雕出的作品情感也不同,从前的工匠们也是如此,花的姿态是娇艳欲滴,还是含苞待放,动物是生龙活虎,还是温顺可爱,全是即兴,也全是心思。
到处飘着木屑的清香,
萦绕着刨木头的声响,
新榫头的工整和老榫头的破败,
混杂在一起晾晒在阳光下,
混淆了时光。
负责整个泗泾古镇修缮的设计师王进,是一个颇有情怀的青年,“每一座老房子都是一本厚厚的书”。
为了挖掘古宅的故事,正式修缮前,他都会带着团队,沿着梁的脉络,一寸一寸的丈量,寻找最真实的历史印记。一次,他们意外的在孙士林宅的第一进西山墙,挖出一块“慎修堂”界碑石。
但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可是我们可以最大限度的尊重历史。”
“慎修”这两个字常见于古代的书院、学堂,可王进觉得,这两个字也仿佛是冥冥之中,古人对后人的一种提醒,因此整个修缮过程中,他们恭恭敬敬,不敢怠慢。
于是,
在修缮好的宅子里,
你会看见这样的老墙,
墙上的野草、青苔,
也一并留存
斑驳沧桑,
不被涂抹一寸新漆
“那是解放后在老房子生活的一代又一代人留下来的痕迹,当年涂鸦的孩子,如今变成了大人、老人,他们在这座房子生活过的故事,也不该被遗忘,因为数百年后,它同样是珍贵的历史。”
但也有一些破损的很难修复的地方,
被建上仿古的新墙,
换上新梁,粉墙黛瓦。
于是在泗泾的老宅,
你会遇见各种新与老的对话,
这种看似的不和谐,
又让人觉得那么和谐,
因为,
这是古人与今人穿越时空的对话。
修缮的不止是建筑本身,
泗泾的美,
美在骨子里。
这些年,
泗泾镇上负责文化宣传的张晔,
开始和同事们走街串巷,
在镇上拜访一户户人家,
找到一个个老人,
做起“史官”,
聆听老人们“口述历史”
然后录下、记录下,
他们记忆力留存着的一个个故事,
“历史,不仅仅是书本上、镇史里记录下的内容,人们生活中经历的事,百姓口口相传的故事,把他们记录下,让整个古镇的过往更加丰满。古镇上的老人们年岁越来越大,慢慢的他们的记忆也会越来越模糊,我们与时间赛跑,一户户认真记录下他们所说的,给未来的世世代代留存更多可以追溯的泗泾。”
照片上的黄阿伯,祖祖辈辈六代人,都沿河而居在镇里的内连廊上,这条内连廊,长约200米,在江南的众多古镇中,也属罕见。
“从前的河面上,繁荣啊,运粮食、运酒的商船来来往往,卖杂货卖蔬菜的小船也穿梭在河面上,还有手艺人,沿着连廊叫卖着,河岸边除了住的人家,还有许多茶馆,来往的船家可以停下来歇歇脚,押上一口茶,说说彼此听来的各处的故事,普通人家的孩子就在这河边跑来跑去,摸泥螺,打水仗…….”
如今,黄阿伯生活的这条连廊上,仍住着许多人家,邻里邻居平日坐在一起打打牌,喝喝茶,或是一起做些手艺活,填补些家用,连廊虽然不再繁华,房屋也已破旧。
但他们继续为这里生活的每户人家遮风挡雨,而从前人情之间的“热”,和生活节奏的“慢”,也被延续了下来…
生活在那儿的居民,
几乎家家都门不必户,
即使你是个游客,
即使你的脸那么陌生,
偶遇的阿婆阿公,
也会热情的招呼你,
进来坐坐
他们会毫不介意地,
带你看看他们的生活,
每个人都充满善意,
也会在你告别时,
望着你的背影,
不住挥手……
也会遇见别有洞天,
运气好,
碰上当地的《十锦细锣鼓》,
热闹的锣鼓声穿透整个弄堂。
老师们摆弄着人偶,
亮着嗓子道出一段段佳话。
而出了这个宅子,不远处就是史量才、马相伯的故居,里面讲述着他们一生中经历的波澜与爱恨情仇。
出了门,你又或许闻到一股让人胃肠翻滚的香,那是镇上最有名的广利粽子,又或许是永远找不到座位的雄华饭堂,土菜、土法,烹饪出的菜香……
它的美,
说不清,道不尽,
当然,
如果你愿意在春光明媚的某一天,
来到这里,
尝试寻找,
它还可以更美。
如果你需要一个好的导游,泗泾镇党委书记沈雪峰也可以做您的向导。明天3月31日10点-11点,fm93.4上海新闻广播,下午4点-5点,fm105.7上海交通广播,聆听《寻秘最美小镇——松江泗泾》的故事吧!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