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越来越难!上海老里弄,离彻底告别倒马桶还有多久?

2018-3-31 5:36:28发布74次查看
  你知道么?
上海目前还有大量的手拎马桶集中于中心城区。
虽然有些地区已经缓解了如厕难问题
但现在又遇到了更现实的问题....
如厕,是百姓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但由于历史原因,上海目前还有大量的手拎马桶集中于中心城区。多年来,市区两级政府通过旧改、马桶改造、拆落地改造等多种方式,千方百计缓解老旧小区居民如厕难。
不久前,黄浦区外滩街道对百年石库门吉祥里完成马桶改造,50多户居民用上独用抽水马桶,南京东路街道138地块即将完成马桶改造,300多户居民将告别手拎马桶。两个项目让居民的生活条件发生很大改善。
不过,随着大量手拎马桶被消灭,更现实的问题凸显出来:
上海消灭现存马桶的难度越来越大。记者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在上海中心城区,成片推进小区马桶安装率已从10年前的70%下降到不足50%,部分区域40%安装率都不到,也就是说,在市中心对一个里弄小区进行马桶改造,现在能让一半居民告别手拎马桶都非常不容易。
市中心里弄马桶改造成功率
难以提高的原因是什么?
还有什么瓶颈需要突破?
让我们先看看这几个真实事例
1
居民:不要占用原本居住空间
街道居委:公共部位不可占用
南京东路背后,靠近天津路,一大片上百年的石库门里弄住宅正在进行修缮:破旧的房屋正露出本来的历史风貌,小区的环境也变得整洁。但更大的改变发生在居民家中:334户居民家经过改造,即将告别用了半个世纪的手拎马桶,用上抽水马桶。
这里是黄浦区138地块,由福建中路、天津路、浙江中路和宁波路围合而成,属于二级以下旧里,基础条件较差,尤其是卫生设施非常缺乏——地块内的640多户居民,只有零星几户人家原来自己安装了“电马桶”,其余都在使用手拎马桶。
去年年底,黄浦区对138地块开展“全项目大修”工程,除了房屋修缮、小区内部路面与合用厨房等公共部位修整外,还“能改尽改“地为居民家进行了马桶改造。10多年没有大修过的房屋被进行修缮、能够用上抽水马桶,是好事情。但在马桶改造开始推进时,难题接踵而至。
“比较突出的是居民利益与公共空间狭促产生的矛盾。”龙泉居委党总支书记陆顺凤说。地块内很多居民家庭居住面积只有10多到20多平方米,家里面积太小,他们就向外部“要”空间。不少居民提出,他们想进行马桶改造,但新装的抽水马桶不要占用自己房本中的面积,要安装在晒台、楼道等公共部位。但街道与居委会坚守底线:公共部位不可占用。
马桶改造的推进,一度陷入僵局。
这时,居委会干部想到,138地块内有户阿姨,在弄堂内一呼百应,如果能说服她家顺利进行马桶改造,说不定其他居民也能跟随。
但这户阿姨最初并不配合。她同样坚持要将抽水马桶安装在晒台上的公共部位。居委三次上门进行劝说,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阿姨的态度稍有松动;但迟迟不肯签字。
碰巧有一天,阿姨在家做家务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左腿骨折,无法行动。这一意外,竟成了事情的转折点——阿姨早年离异,女儿又成家在别处居住,一个人住在138地块,摔伤后生活暂时无法自理。得知这件事,居委会干部伸出援手,上门探视阿姨伤情,陪着阿姨去医院复诊、换药。每次阿姨去医院,居委会干部都帮她叫好120救护车,抬着她下上楼。阿姨家住二楼,楼梯太窄,救护人员提供的担架用不上,居委干部与居民志愿者就用软兜把阿姨抬上抬下。阿姨家门口有段三上三下的楼梯,伤势稍有好转的阿姨拄着拐杖经过这段楼梯有很多不便,居委会在征求了周边邻居的意见后, 请施工队将阿姨家门口这段楼梯改装成坡道,方便阿姨进出……
看到居委会为自己做了这么多事情,阿姨感觉居委干部是真心为自己好,最终同意在房间内安装抽水马桶。她还动员同在138地块居住的弟弟也进行马桶改造,并与弟弟一同动员邻居们也不要错过这次生活改善的机会。
如今,138地块不少居民家目前都已接入了抽水马桶使用的进排水管线,下个月334户居民就可以彻底告别手拎马桶。
一户居民家已经接入马桶管线,空间太小,马桶只能放在床头旁。龙泉居委会提供
南京东路街道是上海二级以下住宅密度较高的街道之一,大部分区域处于历史风貌区。近年,利用各种机会、争取各方支持,街道努力推动马桶改造。在每年黄浦区推进的“全项目大修”工程中,街道始终将还有手拎马桶、居住条件最差的地块优先纳入大修地块,并将马桶改造纳入全项目大修工程最基本的申请项目中。
“经过10年多改造目前街道还有手拎马桶8000多个,接下来马桶改造肯定还要提速。”街道副主任卢军透露,对街道辖区内那些马桶改造工程短期无法辐射到的居民,以及因种种原因暂时无法实现马桶改造的居民,街道将配合相关部门增加与完善更多公厕设施,“要打造高标准,甚至5星级公厕,供周边居民使用”。
2
装在哪?
楼上人家安装抽水马桶,
粪管竟然要经过楼下人家厨房上
从河南中路、宁波路拐进一处古色古香的门头里,是有着144年历史的老石库门吉祥里。这里也是上海保存相对较好的而早期石库门里弄,为优秀历史保护建筑。距离外滩仅500多米,吉祥里的地理位置没得说;但多年来困扰居民最大的问题就是卫生设施的缺乏,少则两户、多则27户人家合用一处卫生间,因此几乎家家床底下都有一只手拎马桶或者痰盂。
今年1月,黄浦区对吉祥里实施大修,为具备安装条件的50多户居民装上了独用的抽水马桶。
家住吉祥里一幢楼二层的黄老伯今年79岁,手拎马桶用了30多年。他家楼下有间公共卫生间,但是全楼27户居民合用。
不久前,吉祥里推进大修,得知可以安装独立马桶,黄老伯和老伴非常高兴。施工方上门查看过黄老伯家的房屋结构,确认可以实施马桶改造。不过,马桶安装在房间内哪个位置,却是动了一番脑筋。
黄老伯家是一间12平方米的房间,房间之上有个阁楼;考虑到马桶安装的技术可行性,施工方建议,最好将马桶安装在他那间12平方米的房间内。房间本来空间就很局促,大床、饭桌、电视柜、角落里一排收纳衣服的架子,再辟出一平方米安装马桶,也是捉襟见肘。
居委会、施工方上门查看地方,帮助他家设计安装方案。最终,大家看中角落里一块地方。那里原来是放置爬上阁楼的梯子,梯子架上的时候,下面有1平方米的空挡;如果用绳子将梯子顶端拴住,不用的时候可以将梯子靠墙摆放,那1平方米空挡就露出来,可以被用来放置抽水马桶。空间虽然局促,但黄老伯一家非常满意,“小小一只马桶解决了生活上的大问题”。
选中这块地方,不仅仅是因为黄老伯家空间有限,更重要的是这块地方的下部是楼道。“谁家都不会影响。”黄老伯说。
石库门老房马桶改造中一大难点,就是邻里各方在空间上的矛盾。居委会党总支书记杨婵珏说,对马桶改造工程规定, 楼上居民要安装抽水马桶,必须要楼下居民同意。这样马桶安装后,才不会产生太多邻里矛盾。而老房的结构都是不规则的, 楼上居民要安装马桶的位置,可能就是楼下居民饭桌或者床上面。这种情况下,楼下居民往往是不同意的。
住过老房子的人,就可以理解楼下居民的反对:如果一家人正在吃饭,听到楼上咕隆咕隆冲马桶的声音,饭都会吃不下;躺在床上睡觉,楼上在冲马桶,睡觉都会被吵醒。
黄老伯一家是“幸运的”,安装抽水马桶的过程总体还算比较顺利;而在吉祥里的马桶改造中,居委会经常会遇到了各种各样因邻里矛盾而造成安装搁置的情况。此时,居委干部总是要进行大量群众工作,想方设法让居民能顺利用上抽水马桶。
有楼上楼下两户人家有20多年积怨,在这次马桶改造中,底楼人家坚决不同意楼上人家装抽水马桶,居委会多次调解,才做通楼下居民的工作;
但在设计方案时,大家发现无论怎么排管,粪管都要从楼下居民的厨房屋顶上通过。楼下居民担心以后粪管会漏水,于是反悔了。
居委会积极约谈各方协商,多方商定,由施工方为楼下居民修缮原本破旧的厨房屋顶,阻挡以后可能发生的漏水,同时楼上居民自行出资对粪管进行材料包裹,防止发生漏水的情况。最终,楼上居民如愿装上抽水马桶。
去年7月,静安区静安寺街道最后144户人家告别手拎马桶。早在2006年,静安寺街道在全市率先推进老旧住房的“马桶工程”。11年下来,辖区内居民基本全部告别手拎马桶。
旧改固然是解决马桶的最佳方式,但对暂无征收动迁计划以及处于留改地块,居民的生活条件改善也不能等。结合房屋改造工程,进行马桶工程改造,推动有条件的房屋实施卫生设施的改造,成为近年上海缓解居民如厕难的主要方式之一。消灭马桶任务最重的黄浦区更是确定了“能改尽改”的原则,努力推动马桶改造。不过随着马桶改造越来越难推动,记者发现,背后还有技术与制度瓶颈亟需进一步突破。
“上海消灭马桶的难度越来越大,且越核心的区域越难。”一位基层干部告诉记者,能消灭的前几年都消灭完了,现在留下的手拎马桶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记者了解到,造成消灭马桶越来越难主要有三点原因:
第一,房屋居住密度过大。使用手拎马桶的房屋,普遍居住密度大,困难家庭密集,居住情况非常复杂。特别是需要手拎马桶的老旧住房,普遍未实施过改造,房屋基础结构差、且居住人口多,这些都给改造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第二,卫生设施增设难度激增。由于房屋结构以及空间条件限制,有些情况根本无法进行马桶改造。如安装抽水马桶,每户必须有可铺设排污管道位置,往往需要从有窗户的地方出来。但很多老石库门住房分为前、中、后厢房,中厢房三面无窗户,一扇门通向走廊,污水管道根本无法铺设。有一些独用面积很小的家庭只有6、7平方米室内面积,没有安装座便器的位置。还有些小区水压较低,楼上居民即便有条件安装马桶,水压上不去,也无法使用。
第三,紧张的邻里关系造成马桶无法安装。卫生设施改造过程中,由于管道铺设、座便器设置等,会给相邻方带来一定影响,若无法达成一致,便无法实施。比如,楼上安装马桶的位置在楼下的饭桌上方,楼下往往不会同意楼上安装;排粪管线可能要经过邻居家的窗外,邻居不同意,也造成无法安装;还有上下楼邻里之间本来就有矛盾,调解后也难以化解,造成改造搁置。遇到这些情况,居委会往往会做大量群众工作;但无法协调的情况数量还是很多。
此外,排污管线排布等需要满足一些政策条件,在没有政策突破的前提下,部分居民家也无法安装抽水马桶。有业内人士判断,未来几年,上海通过传统卫生设施改造缓解如厕难的家庭数量会进一步减少。
一边是居民告别手拎马桶的愿望迫切,
一边是受制于种种条件无法实现马桶改造。是否还有另辟蹊径的方式?
黄浦区老城厢的景德里是上百年的老石库门,在2016年大修时,通过房屋大修工程,让小区与周边区域200多户居民告别马桶。原来,黄浦区在这个小区进行了一个尝试。
在市中心二级以下旧里安装马桶一定要做一件事:挖化粪池。化粪池需要一定的空间布局,如按照景德里人口计算,一个标准化粪池至少需要深2.8米、宽2米以上,但景德里小区弄堂才1.8米宽,又因百年老房地基早已不似当年牢固,挖深坑存在安全隐患。于是,黄浦区将一个标准化粪池化成两三个小型化粪池,布局在小区不同位置,同时增加清粪车的清运频率,解决了这个困扰很多老里弄马桶改造的难题。如今,这一做法已经在黄浦区很多改造小区推广。
技术上的不断创新,是提高马桶安装率的一个办法。除了对化粪池布局的探索,近年黄浦区还对大楼房子内卫生设施改造中存在的水压不足问题,结合二次供水改造、设置增压泵等方式解决,并尽可能兼顾增加泵设置带来的噪音影响问题。这些技术上的创新,都让黄浦区马桶改造的数量有了一定提升。
探索房屋综合改造则是更大改善居民如厕难的另一种方式。去年底,虹口东余杭路211弄的春阳里街坊第一期完成更新改造,是全市第一个竣工的里弄房屋内部整体保护的试点项目。46户居民告别手拎马桶,住上了厨卫独立的改造房。后期,虹口还将对二期三栋房屋实施这一试点改造。不过,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这些探索还处于试点中,且面临抽户、腾空、结构加固等各种难题,往往单体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推进相对需要较长周期,面上推速度受限、难度较大。
此外,记者从上海多区采访下来还发现,要提高马桶安装率,尚需要市区多部门协调解决。比如,上海有处老里弄小区沿街50多户居民无法进行马桶改造,因为他们家前面的一条马路地下的管线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建造的,管线口径小又老旧,如果50多户居民用上抽水马桶,这条管线无法承受增加的排放。翻新马路管线,是最便捷的办法,但这条小马路属于市政道路,管线翻新需要市政方面规划与实施。
本文来源: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