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奉贤以文明创建推动城市综合发展

2018-3-30 13:22:12发布70次查看

去年11月17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奉贤区经复查确认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区”称号,区委书记庄木弟出席并接受表彰。
事实上,自2015年2月18日,奉贤荣膺“全国文明城区”称号后,文明创建从未因此停止脚步。三年来,尤其是过去一年间,奉贤区瞄准“保持文明创建新常态、当好价值引领排头兵”的新一轮创建目标,坚持“建机制、补短板、创特色”总抓手,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并以文明创建推动城市综合发展,真正让市民在共建共享中拥有更多获得感,过上更文明的生活。
以上率下,同创共建形成合力
“文明小区,为何会有小广告乱张贴的情况?”“公益广告宣传栏,为何里面贴的是2013年的物价信息?”“居民家门口的河道,为何臭气熏天?”……这是奉贤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成果中,区四套班子领导“以查促创、强化’问题意识’,以创促建、强化真抓实干”的常态。
在奉贤区委、区政府看来,“创城”,贵在一以贯之,重在领导带头。一方面,奉贤推行“1+5+x”创建管理机制:即区创建总指挥部决策总揽、五大分指挥部牵头协调、各成员单位合力推进。另一方面,去年,区委书记庄木弟,区委副书记、区长华源,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袁晓林,区政协主席陈勇章,区委副书记王霄汉等四套班子领导多次深入背街小巷、居民区、菜场周边等地,带队暗访督查,现场揪住问题,现场解决问题,现场指导工作。
区四套班子领导带头,效果立竿见影。去年11月,通过以查促创、以创促建,南桥镇光明村望钱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道路南侧,126间车库全部拉起了卷帘门,车库门前整洁干净。而此前,这里还是一片杂乱的景象,车库改为小超市、小餐馆等现象比比皆是,跨门经营、违法停车等乱象丛生,影响周边环境和居民生活。“环境变化,我们心里舒心极了。”一位常住在村里的村民这样说道。
区四套班子领导以上率下,在全区形成了强大的同创共建氛围。全区800多名人大代表积极认领点位开展“随手拍”、明察暗访等活动,将问题根据管理权限及时反馈至各地区和相关部门,督促其逐一落实整改;全区政协委员也纷纷参与文明城区复查迎检,为区委、区政府出主意、当参谋,提供决策依据,以实际行动为全国文明城区复查提供智力支撑。而随着代表委员的引导和带动,各界别群众和广大市民也在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共同为建设文明奉贤尽一份力量、添一份光彩。
推行“三长制”,让群众过上美好生活
“创城”,重在抓常态、管长效。奉贤的做法是全面实施“网格长制”“点位长制”“路长制”,实现各地区文明创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以此巩固创建成果。
所谓“网格长制”,即以12个镇、街道、社区、开发区为单元,划分网格,落实地区全体区管干部进网格担任“网格长”,带头落实文明创建管理职责,每月进行考核排名。同时,层层延伸网格,对村(居)进行考核排名,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所谓“点位长制”,即以城市社区、主次干道、建筑工地、公共广场等31类956个创建难点为点位,推行“属地负责、部门联动”的“点位”包干制,1140名点位长形成条块共管格局,从而实现点位日常管理精细化。所谓“路长制”,即以中心城区42条主次干道、58条背街小巷和3条商业街为包干路段,号召全区74个机关、国企等单位600多名干部承包路段,对路段情况进行定期巡查,实现道路日常管理“不脱岗”。实现创建“点”和“面”的有机融合,点点成面、面面成网、网网成块,从而形成全区全域创建的大格局。
以南桥镇六墩村为例,推行文明创建“网格长制”后,镇领导每周一次到村,了解村里在生态治理、拆违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协调解决;每周一次到担任河长的河道,巡视水环境,帮助解决河道整治中出现的问题;每周一次到包干网格,检查市容环境,并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一线办案、一线解难、一线惠民,六墩村非法搭建严重、环境脏乱的“商业街”,在短短二、三个月内,违建全部拆除,一个占地2.2公顷的小游园取而代之,令人既惊讶又欢喜。
以青村镇振兴路400家餐饮店日常管理为例,过去,居民有投诉,一般都要居委干部出面解决,但居委干部又缺乏具体管理抓手,常处于“上面请不动、下面管不了”的尴尬局面。“设立‘点位长’后,明确涉及的条块‘点位长’必须要共同处置,既能快速、准确解决问题,更减轻了居委干部的管理压力。”青村居委干部杨银花说,“遇到‘问题在块上、权力在条上’的难题时,我们感到心里有底气了。”
在“三长制”的有力推动下,创建工作有机构管事、有人员干事,城市环境面貌明显改善,点位测评得分稳步提升。其中,各地区全体区管干部进网格“挑担子”调动起创建热情,集贸市场、商场超市等体制外的“点位长”也积极发挥作用,文明创建以来,“路长”在微信平台上报问题共1542件,不仅规范了街面秩序,还解决了一批难点顽症问题。如针对老教育局基地垃圾堆场遗留问题,区相关单位一天半时间内将2000多吨垃圾移出居民区,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文明创建的成果。
与此同时,奉贤区将综合治理与群众获得感紧密结合,用管理“绣花针”编织群众满意度。一方面,形成以城管执法为主体,公安派出所保障,市场监管、环保、房管等执法部门参与,施工作业公司参加的若干个“一体化”快速综合执法处置队伍,实现各类执法在一线、管理在一线、服务在一线。另一方面,实施可丈量的行政执法,着力解决乱设摊、乱停车、乱扔垃圾、乱贴广告、乱搭建工地等城市管理中的顽疾。南桥镇育秀三区居民夏春虎由衷感慨:“小区能赢得市级老旧小区综合改造项目,前置条件就是要解决社区里各类违法行为,而正是执法人员进社区服务,让我们圆了老小区展新颜这个梦想。”
群众参与,让城市更有温度
领导带头,部门联动,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更激发出“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全民创建热情。
楼道,是城市中连接人、家庭和社会的第一道物理纽带,但楼道长期堆物脏乱差且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却让这个公共会客厅成为社区文明中看不见的“短板”。去年,奉贤各居委会、物业、业委会带头,鼓励辖区内的热心市民、党员和干部参与,短短两个月,奉贤区320个小区自发开展了“清洁我们的家园”楼道自治行动,全区清理楼道垃圾2.6万多吨。居委干部感慨,老百姓积极参与,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在农村,通过“生态村组·和美宅基”创建,一大批村民也站上了治理舞台。有的村民,主动拆除自家唯一违建住房;有的村民,带头清理河道边种植的蔬果,为创建打好底色;有的村民,则积极组建志愿服务队,为村民做好宣传服务工作。农村美,已成为现实。
创建,创的是新环境,而建的,则是新生活。楼道干净后,热心居民纷纷开展楼道2.0改革,通过装扮,让楼道成为城市中最美的一道风景线。在“五违四必”整治中,通过治理,违建没有了,公园多了,村民们跳广场舞,开议事会,聊家长里短,乡愁又回来了。在水环境治理中,全区1000多名“民间河长”自告奋勇当好“行政河长”的辅助,让河道常清。在美丽街区打造中,草根“艺术家”纷纷登台亮相,江南水乡的墙面画,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长廊,让街区拥有了文化的灵魂……
今年,新一轮创建工作又启动了,奉贤区将坚持“三创联动”,打造“贤文化”引领下的特色文化品牌,塑造“文明之城·美在奉贤”城市亮点景观,努力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区,彰显彰显上海市郊首家全国文明城区的独特魅力。
相信,未来,城市必将更有颜值和气质。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