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江风吹拂着杨浦滨江,“叮叮当当”,一群工人手持工具,将沿江围栏细细地打磨、做旧。大工业时代的机器轰鸣已消散殆尽,一场重现“百年工业锈带”的滨江建设工程,酝酿于7年前,圆梦于今朝。
杨浦区,因工业而生,也因工业而兴。黄浦江水流过杨树浦路的狭长地带,浇灌出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文明。
如今,鎏金的岁月渐成锈红,但总有一些印记仍旧镌刻在滨江之旁,提醒着这里的人们,昔日的辉煌其实从未走远。
百年工业锈迹,在杨浦区随处可见。前身是1920年东华纱厂的长阳创谷,成了杨浦今日“新秀”,2017年全国双创周主会场就设在长阳创谷。屋顶上,年代久远的“中国纺织机械厂”标志仍清晰可见,楼下,一场盛会吸引了全世界创业创新人士的目光。
同是百年纱厂,国棉十七厂则历经了别样的命运。清水红砖的外墙、锯齿形的房顶还保留着旧时模样,亚洲规模最大的时尚中心是它现在的内涵。今年5月20日,首届上海杨树浦国际创新论坛在此举行,一群全球经济界大腕为新杨浦的发展投来了热切的期盼。
国棉十七厂、杨树浦水厂、上海第一毛条厂等,均沿杨树浦路分布,一颗颗工业遗珠,串联起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命脉,成就了苏州河的仓库堆栈、南京路的霓虹闪烁、外滩的旖旎风光。
老杨浦人也许无法想象,昔日老厂区那闪烁在黑夜里的点点星火,如何连接成今日滨江的璀璨。而永不落幕的,还有五角场巨蛋的彩色灯光。2006年,五角场大转盘变成彩色巨蛋。2017年,巨蛋的“最后一只角”合生汇开门迎客,“城市人的客厅”开启了新的篇章。
在五角场的辐射圈内,林荫成群和鲜花簇拥下的大学路则是另一番热闹。40多家咖啡馆和创意餐吧在花香和木栅中错落分布,创客们热情洋溢地聊项目。每天清晨,叫醒他们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
创新是杨浦区的底色。从老社区走出的凤城巷创业街、与复旦共建的类脑人工智能产业园,知识从高校流进园区、融入社区,一堵堵“围墙”的打开,让创新的因子在杨浦区自由流淌。
日暮清晨,潮涨潮落,创新的步伐,从未停歇。杨浦就如同一个在工业大地上仰望星空的巨人,厚重的历史在脚下延续,前沿的思想在头顶上绽放。
对今天的杨浦区而言,“锈迹”不再是需要改造的东西,而是应该保留并注入全新的内涵。杨浦之美,是百年厂房里的工业遗存,是创业园区里的咖啡清香,是复兴岛上的一抹晚霞,是绵延滨江的一岸璀璨。拥抱历史、奔向未来,杨浦区的明天更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