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富林街道残疾人服务工作纪事
2018-3-30 10:10:33发布72次查看
成立一年多来,广富林街道助残服务社已经收到了12面锦旗、8封表扬信和新陈家村21名残疾人的联名感谢信。
目前广富林街道共有370名残疾人。为了这个弱势群体能够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服务,街道创新思维,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残疾人服务工作外包给翔玮社区服务中心,借助优秀社会组织的力量实施残疾人服务项目,让街道助残服务社成为服务残疾人的重要纽带,解决了残疾人最关心的服务、康复和就业保障等问题。
提供平台解决痛点
在区残联以及广富林街道社区服务办的大力支持下,翔玮社区服务中心逐渐摸索出了一套规范科学的管理模式。通过开展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升助残专职委员的能力与水平,内容涵盖服务理念和残疾人就业、康复、维权等相关政策,涉及残疾人工作的各个方面。该中心从基础业务抓起,强化团队能力,辅以知识考核,让团队牢固掌握政策及动向,更好地服务残疾人。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规范管理,做好服务,翔玮社区服务中心编制了《残疾人个人信息及上门服务记录本》,由助残专职委员上门了解残疾人个人信息,掌握残疾人的基本情况和需求,包括他们自身的情况及已享受的国家有关优惠政策、各类帮扶情况等。根据掌握的信息,助残专职委员可以及时向残疾人宣传相关政策,让他们享受到应享受的政策,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助残专职委员和管理人员都是24小时接听手机。每名残疾人每月能得到2次上门服务。到目前为止,残疾人上门服务率达100%,残疾人的一人一档工作也已完成,每个人的基本信息和享受的福利政策都一目了然。
爱心助残真诚服务
“服务对象满意是我们街道助残服务社工作的唯一标准。”广富林街道助残服务社负责人徐梅说。
张银华是一名精神一级残疾人,今年71岁,长期吃药,光服用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每天就要花30元。张银华还要服其他药物,他每月的退休工资只有1700多元。了解情况后,助残专职委员陈爱娟把张银华的家庭情况及时反映到助残社,请助残社帮助其申请元旦、春节帮困,并为其申请了居家养护,经评估后定为一级护理。平时陈爱娟上门走访时还一直鼓励和开导张银华,并多次邀请他参加居委会组织的各类活动。
倪蕙文是一名听力二级残疾人,也是一名大学老师。因为被骗过,所以她一开始对助残专职委员李炜的工作心存疑虑。李炜在长达4个多月的时间里坚持上门服务,她经常鼓励倪蕙文:“我们是互相帮助,共创美好未来。”李炜的爱心让倪蕙文感受到了温暖,她对生活重燃了信心,也从心里认可了李炜。一段时间后,倪蕙文还特地送来了感谢信和锦旗。
“通过这一年多的努力,广富林街道的残疾人服务工作得到了肯定。自从有了助残服务社后,残疾朋友的生活变得充满阳光和活力。”徐梅说,“金杯银杯不如残疾人的口碑,我们也会进一步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开展好各项助残工作,完善队伍建设与制度落实,努力成为残疾人的贴心人和好助手。”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