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黄浦新闻

黄浦区瞿溪路小学办学水平(2013—2017年)综合督导意见书

2018-1-26 0:00:00发布87次查看
  根据教育督导法规及相关文件精神,黄浦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成督导组,于2017年12月26、27日对黄浦区瞿溪路小学(2013—2017年)的办学情况进行了综合督导。
督导期间,督导组听取了杨伟敏校长《零点起航快乐远航》的自评报告;查阅了相关资料;与校领导班子、教师、家长代表访(座)谈共48人次;观课17节;巡视校园、查看设施设备使用情况;听取了学校责任督学、街道社区代表、校家委会代表对学校发展情况的介绍;向全体30名教师、95名学生以及84名家长做了问卷调查。
经汇总分析,督导组认为:近年来,学校坚持“赏识教育”办学思想,扎实推进“办一所师生共同成长、学生喜欢、社会满意的家门口的好学校”的办学目标,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着力建设“新优质项目学校”。注重落实师生主体地位,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氛围,努力让每个孩子享受公平而优质的教育。基于校情、师情和学情,不断丰富“慧溪课程”,积极构建“赏识课堂”,有效落实“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实施“生活德育”,培养“四好”阳光少年。教师敬业爱岗,学生健康成长,成为一所社会声誉良好、产生全市影响的“新优质学校”。
一、主要工作与成效
(一)目标与管理
1、有效推进规划实施,合力共促学校发展
学校坚持传承发展,坚守“赏识教育”办学思想和“赏识、自信、快乐、成功”办学理念,不断丰富发展内涵。在广泛听取意见基础上,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明晰办学目标,设计“慧溪”文化的实践路径,提出“零点起航、快乐远航”的行动口号。学校将规划目标分解为“学校管理、课程与教学、师资队伍、德育工作、资源整合”五个分项目,以项目负责制的形式整体推进,并按项目完成情况、达成标志进行年度评估,确保了规划的有效实施。问卷调查显示,教师认为学校规划目标“全面达成”和“较好达成”的总计达100%。
学校倡导“管理即服务”的理念,积极克服办学过程中的不利因素,以“负责一个课题、教好一门课程、深入一个班组、形成一个特色、带好一名助手”的工作要求,引领并服务于师生共同发展。各职能部门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工作成效得到教师的肯定,学校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问卷调查显示,教师对学校各部门在主动合作、服务到位感到“满意”和“较满意”的总计达100%。家长对学校办学质量感到“很满意”和“较满意”的总计达97.6%。
2、健全学校制度建设,营造民主和谐氛围
学校不断健全制度建设,保障各项工作规范有序推进。修订了学校章程,构建了聚焦培育“四好”阳光少年的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了《绩效工资实施办法》,制定了《教职工自我管理手册》等相关制度,不断满足学校管理需求。
学校推行以民主管理为特征的“慧”管理,认真落实党支部、行政、教代会在学校管理中的职责,“三重一大”规定得到落实。学校确保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的权益,鼓励教师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教职员工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高。学校积极营造和谐的干群关系和融洽的校园氛围,增进师生对学校的认同度和归属感。问卷调查显示,教师对学校提升职业幸福感方面的工作感到“满意”和“较满意”的总计达100%。
(二)课程与师资
1、聚力“慧溪”课程建设,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学校成立课程领导小组,根据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统整三类课程,构建了涵盖八大学习领域的“慧溪”课程框架,制定了学校课程方案和课程实施计划,以“普及+兴趣”为实施策略,努力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和校本课程特色化。
在开足开齐三类课程的基础上,学校立足学生发展需求,通过不同方式,开发了“跆拳道”“童诗”“stem”“围棋”“茶道”等近30门校本拓展型课程。《小溪成长之旅》《环保diy》等被评为区级共享课程。学校围绕社会热点,以主题探究的形式,开发、实施探究型课程。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开展调查实践等探究活动。问卷调查显示,家长对学校开设的课程感到“很满意”的和“满意”的总计达100%。
2、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积极探索教学改革
学校重视教学“五环节”的管理,扎实落实教学常规。结合对“绿色指标”的研读,修订完善了《课程与教学管理制度》《教学五环节管理细则》等,学校日常教学检查资料齐全,常规管理制度落实,构建了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研究学情,努力打造“赏识”课堂。部分学科探索构建“阅读—思维—正确表达”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初步编制了《赏识课堂指导手册》,设计推广“赏识课堂”评价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围绕教学目标,落实分层教学,并努力做到“四个关注”,即“关注学生学习兴趣、个体差异、学习体验、学习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能从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出发,聚焦作业的有效性、教学目标与评价的一致性等开展实证研究,调整作业实施细则,优化作业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减轻学生课后负担。课后开展“圆桌学习”,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开展个别化辅导,保证每个学生学有所得,促进学生学业成绩整体提升。
学校扎实开展“基于课程标准教学与评价”的实践探索。在研读“课程标准”“评价指南”和“学科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重点改进优化“课堂、作业、学业”三个方面的评价。借助信息化技术和网络平台,逐步推广“豆朋课堂评价”系统,关注教与学的全过程,即时、完整、客观地记录学生学习表现和发展情况,培养习惯,激发兴趣。改进“瞿小作业单”,拓展评价内容、细化评价标准,使作业单比较全面地反映学生日常学习的情况,为教师后续教学改进提供依据。学业评价上积极推行“等第制”评价,体现评价主体多元、注重评价内容与形式多样、强调评价手段与过程的童趣性,学校“零起点、等第制”教改工作成效明显。
3、注重提升师德师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营造氛围,创造条件,搭建培养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慧溪论坛”为载体,开展系列师德师能培训与学习研讨活动。“走向新优质学校”“回归教育本源,提升幸福感”等师德专题教育,引导教师转变育人观念,激发教师职业认同、促进师德素养提升;“绿色指标数据解读”“让教育慢一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等专题研究与培训,引导教师理解“赏识教育”理念内涵,思考“赏识教育”教学策略,促进专业水平发展。
学校以课题引领,引导教师通过开展教育科研与学科教研,提升专业水平。参与了市级课题《上海市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证研究》和子课题《探索“以句段学习为突破口”的课程序列》,开展《阅读数学信息,培养小学生表达能力的行动研究》等4个区级立项课题的研究。通过集体备课、磨课,互相听评课,开展岗位竞赛等,提高教师群体教育教学水平。
学校注重教师的分层培养,引导每位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并努力为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提供适切的发展支持。针对青年教师培养,实行一对一的骨干带教,聘请教研员定期“会诊”指导等,加速青年教师成长成才。为成熟型教师在专业职务岗位晋升方面,提供多样化的专业支持。
(三)资源与保障
1、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建设安全文明校园
学校落实预决算制度,注重经费的合理使用。制定了一系列财物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财产添置及报废处理能按规定程序办理,注重提高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益。学校整合资源配置,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先后改建了校门、展示厅、教学大楼外立面。建设了diy工坊、小溪阳光屋、“赏识教室”。通过文化墙、展示区、电子屏等宣传媒介,在环境建设中凸显“慧溪”文化的价值追求。
学校制定了安全文明校园创建规划,构建了安全工作保障机制,签订三级责任书,树立人人是“安全工作责任人”的意识。安全设施设备齐全,维护得当,运行良好。积极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编写了《小溪安全行》课程教材,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安全知识,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定期开展疏散逃生演练,提高师生安全防护技能。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
2、挖掘家长社区资源,形成共同育人合力
学校建有运行良好的家校合作互动机制,共同服务学生健康成长。积极发挥家庭教育指导的作用,通过家长沙龙、家长论坛等多种途径,帮助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开展“快乐家庭”创建活动,通过家长与学生每天共享“快乐三十分”,引导家长关心孩子的生活世界;每年举行“快乐家庭”评选,鼓励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学校坚持开门办学,共享教育资源,形成学校社会共育合力。积极开发和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与东南医院、街道文化中心、瞿中居委结成共建单位;利用兵妈妈家、社区敬老院、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为学生志愿者服务提供实践基地;运用“黄浦区德育基地”“上海青少年活动基地”等场所,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了解社会、开拓视野。加强与区内外合作交流,学生合唱队走进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受邀与专业艺术团体合作表演,获得好评。
(四)学生发展
1、有效实施“生活德育”,培育“四好”阳光少年
学校在“赏识教育”思想引领下,将学生在校一切活动融入德育范畴,以《生活德育为核心的学生德育框架设计与实施的实践研究》课题为引领,扎实开展“生活德育”。
一是确立了培育“四好”阳光少年的“生活德育”教育目标,制定了分年段的培养内容和实施计划,完善了“生活德育”的评价指标体系。二是探索“生活德育”课程化建设,通过开展争当“瞿小阳光少年”活动,将“美丽校园我的家,勇敢梦想我圆梦”“小小溪乐行红色之旅”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融入德育课程,编写了《小溪成长之旅》行为规范养成校本教材。三是搭建丰富的“生活德育”主题教育平台,如节庆活动、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成为培养学生“有爱心、知礼仪、求智慧、显活力”的有效途径;四是重视“生活德育”环境建设,建有宣传展示厅、赏识墙,滚动播放学生活动场景,展示学生作品,反映“生活德育”、赏识教育成果等。五是有基于“四好”阳光少年评选的综合评价,通过程序规范的“礼仪少年、智慧少年、爱心少年、活力少年”评选,树先进、立榜样。近年来,学校“生活德育”成效显现,学生行为习惯良好、自信快乐向上。
2、注重身心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学校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通过科学健身与提高运动技能相结合、体育锻炼与安全卫生相结合,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学校克服场地狭小的困难,合理安排体锻时间,确保学生每天阳光锻炼一小时。学校发挥上海市排球运动联盟校的优势,一年级排球进课程,其他年级体育课有机渗透排球教学,体锻活动增设排球项目,组建排球运动队,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传承发展排球传统特色项目,让学生感受排球运动快乐的同时,促进体质健康,培育拼搏精神。学校定期召开校园运动会,以“体育节”的形式,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比赛,提高锻炼的热情。积极参与区“阳光体育”大联赛以及街道社区居民运动会,让学生在快乐参与中强身健体。
学校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完善了相应的管理机制与制度。积极培养心理辅导教师,建设心理咨询室,配置专用仪器与设备,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成立“心语坊”社团,每学年举办一次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每天定时向学生开放心理咨询室,让学生通过课程与活动,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2016年学校成功创建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
(五)自主发展
1、以区教育综改项目为抓手,推进学生创新素养培育
学校坚持办家门口的好学校,立足校情,探索自主发展之路。2016年确立了《立足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打造“慧溪”课程》的区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为有序有效推进项目实施,学校建立了项目组,明确分工职责,开展与项目研究相关的骨干培训。确立了学生培养重点,从“创新意识、创新态度、创新习惯、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五方面制定了分年级的培养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慧溪”课程框架和实施策略,为培育学生创新素养,提供课程支持。
学校在“慧溪”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从目标设置、内容选择、教学实践、教育评价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在课程内容与教学策略选择等方面融入“创新元素”;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确立时,强调学生创新素养各要素的提升;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引导鼓励,激发学生质疑辩难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作业设计时,通过学科组合,以“长作业”“主题式”等形式,促进多学科知识技能的融合与运用;在学科教学评价中,将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性成果作为重要的评价要素。
2、以科技教育为载体,促进学生创新素养提升
作为黄浦区科技特色学校,学校依托科技教育优势,围绕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整合多方资源,丰富学生学习经历与体验,激发学生创新动力。
学校开发了具有学校特色,融合科学、艺术、劳动等多学科教育的校本课程。如,“快乐纸模”“模型天地”“缤纷电子”“纸艺坊”“花瓣采集坊”等,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展丰富的科技教育活动,要求学生读一本科技类图书、讲一个科学家故事、听一次科普讲座、参观一个科技场馆、设计一项小发明、做一项小制作、画一幅科幻画、参加一次科技节比赛,学生的参与率达到100%。每年举办“科技节”主题活动,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生动活泼的活动方式,如科技游园会、科学舞台剧表演等,让学生在快乐参与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整合家庭、社区科技教育资源,营造浓厚的科技教育氛围。借助社区资源,开设非遗文化社团“灯彩制作”,组织学生设计制作不同造型的彩灯,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传承中华文化传统的同时,激活学生创新动力。将“快乐家庭”评比纳入科技节亲子活动中,激发家长协助学校开展科普教育的热情。
学校科技教育促进了师生发展和学生创新素养提升。2014年起学校连续3年获得“黄浦区科技节优秀组织奖”的荣誉,学生在各级比赛中有4人次获得全国奖,11人次获得市级奖,129人次获得区级奖项。
二、主要问题与建议
1、聚焦教师专业发展,创新校本培训模式,加快培养骨干教师
建议学校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要求,总结已有的成功做法,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创新小规模学校有针对性的教研和校本培训形式,鼓励更多教师脱颖而出,加速培养骨干教师,形成一支职称结构更加合理的教师团队。
2、深化“赏识课堂”研究,持续改进课堂教学,凸显育人成效
建议把“赏识教育”理念落实到育人的各个环节,进一步体现“赏识教育”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统领性。构建支持学生自主自信学习的“赏识课堂”教学模式,进一步体现课堂教学改革与办学理念的一致性。通过课堂主渠道,把“四好”阳光少年培育落实到全体学生的成长上,进一步提高育人工作的有效性。
3、深化改革与实践,提升办学品位,继续发挥“新优质学校”的示范作用
建议及时总结“新优质项目学校”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深化学校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品位,为学生发展提供更适切的个性化教育服务,进一步发挥“新优质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同类学校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2018年1月26日
黄浦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