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金汇镇新强村11组的“微型生活驿站”正式对外开放,附近村民纷纷前来体验。“垃圾分类怎么处理,妇女儿童权益怎么保护。”当天,女律师进微家活动如期开始,村民们围桌而坐,认真听讲。
对70多岁的赵阿婆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体验。村里其实早就建有睦邻四堂间、党建微家等活动点,但她都没有去过。“跑过去要一公里路了,还要穿过大叶公路,不方便啊!”和赵阿婆有同感的村民不在少数,镇党委书记王建东在今年1月底调研社事社保工作过程中,听到了基层的声音。“睦邻四堂间挺好,但以村为单位建设,有的村住宅分散,老人们过去还是远。”“基层各条线阵地建设较多,有的常年空关,造成资源浪费。”“部分设施使用频率较低,难以聚集人气”……
一边是服务跟不上需求,一边是资源浪费。近年来,金汇镇建立了睦邻四堂间、党建微家、妇女微家等群众服务点190多个,初衷是为村民提供议事、休闲、活动的好去处。但是,如何将这些服务点用活、用足,是当务之急。王建东提出,通过资源整合和细化单元,实现服务功能和服务对象的“一网化”。于是,镇社建办就形成了“微型生活驿站”的方案,以睦邻四堂间为基础,将党建微家、党代表(人大代表)工作室、妇女微家、文化微家、微型消防点、志愿者服务点、垃圾分类宣传点、宅基课堂、“老娘舅”工作室、红十字救护微家(微型救护点)以及村民小组议事点等12项功能全部整合在内。
新强村11组率先启动,村委会选择将驿站设在金锡章家的3间平房内,村里每月向老金支付600元租金。“老金家正好处于这个小组31户人家的中心位置,又紧挨着东方美谷林荫小道,是最合适的地点。”村书记曹懿介绍,经过2个月的布置,村民“一站式”活动驿站正式形成,今后计划每周开展主题性活动。
白墙黛瓦,屋前月季芬芳。3间房内张贴了老娘舅工作职责、宅基课堂公约、党代表介绍等内容,课桌、书籍也摆放整齐。驿站的钥匙则交给对面的赵阿婆管理,“大家想来嘎嘎讪胡,我马上来开门。”
“以前,以村为基本建设单位,现在以村民小组为基本建设单位,每个小组都有一个集成式服务的生活驿站,缩小服务半径,整合服务内容,对村民来说更方便了。”镇社建办主任张丽介绍,目前我们还在探索村民自治运营以及第三方社会组织运营两种方式,对功能资源分配、场所管理、卫生清洁、餐饮提供等实行全面管理。
下一步,金汇镇将在试点驿站的基础上,对全镇村居进行排摸,计划将微型生活驿站覆盖到280个村民小组以及31个小区,打通并服务好群众的“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