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7日下午,新区《道德与法治》学科“基于学生起点的有效教学”主题教研活动在高桥镇小学举行。我校的马佩华和管依娜两位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两堂极为精彩的公开观摩课。两堂课共同的特色是立足于一年级的学生起点进行教学。两位老师合理运用生活化的学生资源,并创设童趣化的学习情境,让孩子们在快乐而有效的活动中懂得道理,学到知识,对传统的教学做了崭新的改进和突破。
第一堂课是马佩华老师执教的一年级(下)《可爱的动物》第一课时。马老师根据教材特点,主要采用体验式和引导式教学,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探究中学习。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马老师设计了四个活动环节,利用形象的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孩子们把课堂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喜爱动物,愿意亲近动物,感受到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1、着眼孩子的实际生活,合理运用教材
部编版的教材兼顾全国各地的学生,选取的故事离开本校学生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为了着眼学生的实际生活,马老师没有选择教材上的3个小故事,而是请学生家长提供了学生和动物朋友的故事视频,从身边的故事说起,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绘本故事中的4个内容都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马老师在全部选用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人类模仿动物来锻炼身体的内容,以及增加了劳动人民的发明创造,让学生感受到动物也是人类的老师。
2、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低年级的孩子喜欢形象、直观、生动的感官体验。视频的合理选择运用可以满足孩子的需求,为课堂注入活力,为达成教学目标服务。课堂中的4段视频,2段来自资源库,在时长和内容上做了删减,便于学生观察和模仿。2段来自学生生活,由家长提供的视频和照片制作而成。身边的人和事更能激起同伴的共鸣,为学生小组交流和动物的小故事做了较好的铺垫。
3、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基于学生起点的有效教学”首先要和实际生活关联,让孩子感觉到课堂和他的生活紧密相关,而不是遥不可及的。从身边的小动物谈起,到交流喜欢的动物或者动物朋友,都是生活中亲身经历的,有真切感受的,这对于指导学生的行为、引导学生的情感可以水到渠成。有效的教学就是能够引导学生,让学生从中受益的教学。
第二堂课是管依娜老师执教的一年级(下)《可爱的动物》第二课时。一年级的学生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会使得他们愿意给动物喂食,喜欢用手去摸,由于好奇心和探究欲较强,为了探究,他们还可能会剪猫的胡须、水淹蚂蚁等,但可能没有意识到这样做会不利于动物生长,甚至还会给自己带来潜在的危险,因而在引导学生爱护动物,愿意与动物亲近的同时,需要加强关于如何与动物相处的引导,以及对他们进行自我保护的教育。
因此管老师设计了活动“对错操”,通过对情景的辨析,让孩子知道哪些行为才是对小动物真心的喜欢。并且适时地补充,如小金鱼正确的饲养方法,小蝌蚪适应的生活环境,上海动物园长颈鹿“海滨”因错误喂养致死的新闻。通过赞美喂养流浪猫的爱心行为引入活动三:和小动物相处时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接着管老师出示几种情境,让孩子自己说说遇到类似的问题该怎样处理。如果受了伤后正确的处理办法。并且和我校将去野生动物园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让学生知道在动物园如何做一名文明守序的游客,怎样玩得尽兴又安全。
此外,管老师还设计了“动物习性我知道”和“自我保护我能行”两个课后作业。第一项作业通过课后调查加强对自己喜欢的动物习性的了解以达到和它们正确相处的目的。第二项小作业通过学生自评,以及家长和老师对于学生一段时间的观察进行评价,有助于本课的教学内容真正发挥影响生活,导行的作用。
课后,两位执教老师还为大家进行了详细地说课。教研员安林晓老师和听课的老师们都充分肯定与赞扬了这两堂课,并认真地进行了教学研讨。感谢两位老师的辛勤付出,为大家搭建了如此精彩的学习平台!我们相信,高桥镇小学的《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安老师的指导下,在全体老师的努力下,一定会再上一层楼!
撰稿:沈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