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浦新村有近15万居民,其中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的数量在全区位居前列,困难很大,挑战更大。
习近平同志在上海市委书记的任上来过彭浦新村,还为彭浦街道干部总结提炼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讲奉献”的彭浦精神。这“四个特别”精神一直都是彭浦新村街道党政班子的座右铭,鞭策大家为了群众的福祉,拼搏进取、作风扎实。
彭浦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任伟到任已经四年了,他带领班子成员一起成长,一起为居民的福祉扑上全身心的精力。
理想信念是不倒的旗帜
去年,街道新的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近800平方米,拥有仪式大厅、党建展厅、书记工作室、多功能阅览室、党员志愿者工作室、党代表接待室、党课直播间等空间,很好地服务了社区的党员和居民。
当然,党建中心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教育阵地、管理机构、服务载体、指挥平台。中心7月初正式开放后,实行了全年无休、延时开放,并紧紧围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主题,短短半年时间,已经开展了各类活动253次,参与人数达到12652人次。
我们对社区近8000名党员进行了基础数据收集并录入党建中心的信息平台,实现了对党员“大数据式”的管理。针对社区困难党员推出了“微心愿”项目,协调社区资源帮助困难党员实现心愿。发挥区域化党建共建作用,为各个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各类资源保障,涌现出了一批党建品牌项目。
拿出你的手机扫一扫
彭浦新村的城市管理底子薄、基础差,有着老旧小区、外来人口、小商业门店、困难群体和特殊群体等多的特点,管理难度很大。面对困难,我们的班子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个一个问题去解决,一个一个难题去攻克。
很多领导、机关干部、工作人员经常放弃休息时间,几乎天天在马路上巡、小区里转,不断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得益于街镇体制改革,部分条线部门的工作力量下沉到街道,我们把各下沉单位和市场监督所进行了整合,并率先在全市所有街镇中成立了首个街道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中心,形成了一种“信息共享、取证互认、执法互助”的最佳联勤联动机制,彻底解决了马路集市、占道设摊等困扰彭浦新村多年的顽症。
但是光有这些还不够,城市管理中还有很多空白点,于是我又在思考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来提升管理效能。经过反复研究,我们又在全市率先推出了“全要素”精细化管理智能平台。这个平台涉及绿化市容、城市管理、房屋管理、社区平安、市场监管等多个领域,沿街商铺、居住小区的信息都纳入管理系统,梳理制定了全要素清单,在原市区145项子类的基础上新增了78项,实现了管理要素的全覆盖和“互联网+城市管理”的动态管理模式。对居民群众来讲,这个平台并不神秘,只要拿出手机扫一下二维码,就可以对商户、小区存在的问题进行投诉。通过“全要素智能管理”平台,我们实现了对城市的精细化管理,以前的一些顽症也得到了根治、城区变得更整洁、更有序、更美丽。
怎么解决这38%的关切问题
彭浦新村现有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超过4.6万人,占户籍总数的38%,是一个老龄化非常严重的社区。怎样让老年人老有所乐、安享晚年也是我一直关心的事情。为此我们先后新建并开放了两个为老综合服务中心,正建设第三个为老综合服务中心,尽最大可能地满足社区老人的吃、医和生活保障需求。应该说近几年街道针对老年人是做了很多工作的,但我知道这些还远远不够。
开展大调研大走访的时候,不少老人特别是高龄独居老人对我说,希望有一个能够为他们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热线,对他们的求助能够“一呼就应”。
回来以后,我们班子和相关部门一研究,不仅要热线,更需要服务平台,把原来各种碎片化的服务整合起来,所以为老服务智慧平台应运而生。
我们为1600多位高龄独居老人免费安装了专属服务电话机,上面都有一个红色“一键呼救”按钮,并配有遥控器,老人若在家发生意外,可一键呼叫平台。平时,话务员会每3天对老人进行一次电话关怀服务。
同时,我们还整合了130多家供应商,提供家电维修、房屋维修、开锁修锁、小修小补、爬楼机等各种便民服务,对供应商的每次服务都有监控和满意度回访。
街道的彭三等一批老小区建设于上世纪50、60年代,没有电梯、煤卫不独用,给生活在其中的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带来了很多不便。从2008年开始,我们的彭三小区就率先在全市试点“拆落地”改造,至今已拆除了25幢楼,新建13幢楼,受惠居民总计达到852户。最新完成改建的是四期改造项目,拆除了原先的15幢老公房,在原址上建造了3幢18层高层居民楼和3幢8层小高层居民楼,不仅煤卫独用,还配备了电梯,从根本上优化了居民们的居住环境。
改造前
改造后
把社区治理变成大家的事儿
社区工作要想做好,一定要有社区居民的支持。如何让更多的社区居民支持和参与我们的工作,我觉得居民自治是一个非常好的抓手。
我们15万居民如果都能动员出来、组织起来参与社区建设,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我们把提高居委会干部引导居民自治能力摆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通过“工作坊”,以参与式互动、月度开放空间、社区问社区答等多种形式来加强能力建设。开展了以“民星‘社’计,‘治’惠彭浦”为主题的自治项目设计大赛,在专业社会组织的帮助下设计富有创意的项目。加强自治平台建设,制定了《彭浦新村街道居民区自治平台操作手册》,为居民自治提供技术保障。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无“独”有二、“居里夫人”走出来、五彩马甲进楼道、孝家园、团团乐家园、净菜社、阿拉花园新生活、为你点亮一盏灯等一批优秀自治项目涌现了出来,整个社区充满了活力。
今年是彭浦新村建村60周年,60年来“彭浦精神”这面旗帜始终高高飘扬。我始终牢记总书记讲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句话。社区居民对我们的期望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彭浦新村取得今天的成绩最最离不开的也是社区居民的支持。我相信我们这支团队会心怀感恩,用我们最大的努力让在这片记录着火红历史的土地上的彭浦人生活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