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奉贤优化营商环境 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

2018-3-27 13:48:20发布88次查看

种好梧桐树,自有凤来栖。被誉为“上海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承载区、大健康产业的核心承载区”的上海市奉贤区,近年来因为中小企业活力迸发、企业注册数量超过257万户而备受瞩目。
好成绩从何而来?对标上海建设科创中心,奉贤落子布局建设“中小企业科创活力区”,以“店小二”的精神做好企业服务,自我革命“放大招”。
2018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上海要聚焦重点、抓住关键,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改革开放新突破。要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营商环境上取得新突破。对标建设成为贸易投资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务管理最规范、法治体系最完善的城市之一,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利用外资。
“市场充满机遇,一旦失去机遇,企业就在市场竞争中丧失了优势,我们要引进机会成本。要强化问题导向、效果导向,解决企业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奉贤区委书记庄木弟表示。
2018年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奉贤区就召开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大会,拿出“放管服”改革“1+4”文件,1份计划,即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4份方案,即关于进一步深化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建立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推进“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推进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个人事务“全区通办”实施方案。通过“1+4”文件的全面实施,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众多企业“点赞”营商环境
现在,上海林内公司再也不用为煤改气招投标工程而犯愁了。在公司副总经理陈光杰近日拿到的新营业执照上,上海市场监管局已将原有的经营范围“生产各类燃烧器具、取暖设备”中加上“生产燃气采暖热水炉”一项。短短几个字的补充,让公司有机会参与外省市“采暖炉”项目招标。
“由于我们的营业执照不能加入采暖炉项目,在外省市许多地方招标中失去了参与的机会。”陈光杰说,其实,区市场监管局也曾详细解释,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采暖炉”本就属于原有执照中的“燃烧器具、取暖设备”中的一类,无需变更,但外省市相关部门还是执意要体现“采暖炉”字样,否则就取消参与资格。
面对企业的“痛点”,庄木弟态度明确,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想方设法解决单个企业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个性化、差别化、精准化上做文章。他随即与区市场监管局共同“会诊”,确定了解决方案。
“奉贤营商环境的确好,区领导能够主动倾听,跨前一步解决企业痛点,证明2017年落户投产在此是正确的选择。”作为该区人大代表,陈光杰没想到在全区两会上的发言,成了萦绕在庄木弟心中的大事,区里一周内就帮助企业解决。
和陈光杰有同感的是奉贤570多家企业。前不久,由该区投促局牵头,在区经委、科委等单位的支持下,面向区内600多家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开展了营商环境网上调查,根据调查问卷分析,95%以上的受访企业认为奉贤区营商环境良好,对奉贤区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此次问卷调查,共设九大类、43个问题,分别从总体评价、开办企业、人才和用工环境、对外贸易环境、法律环境、投融资环境、纳税环境、服务与政策扶持、经营环境等方面对奉贤区营商环境进行比较全面和细致的评价。在收回的588份问卷中,390份问卷受访对象为“董事长”“法人”“总经理”等中高级管理人员。
从数据上看,近几年上海企业注册量最多的区域就是奉贤区,已经连续5年在上海市排名首位。平均每天有220多家企业在奉贤诞生,每年4万多家,占了上海每年新注册企业量的30%。而奉贤企业的总量已经突破25万家,在上海市范围内仅逊浦东。
改革创新“激发”市场活力
2017年底,按工作人员提供的清单去窗口提交材料,30个工作日后,郑先生就拿到了一份快递,里面装着全新的公司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以前至少得跑三次。现在只要来一次,把材料交齐,之后等着快递来就行了”,郑先生对于审批部门这种全新的做法赞不绝口。
这一切,得益于奉贤区率先尝试的“证照联办”改革。该区市场监管局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开设四个“证照联办”窗口,启动“一窗受理,证照联办”审批新模式,分别负责食品经营和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相关资料的受理。针对企业办理证照至少要跑3次窗口、递交2套材料的情况,去年11月13日起开设4个“证照联办”服务窗口,统一受理食品经营许可、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许可业务,企业只需跑1次窗口、递交1套材料。
在此基础上,奉贤的“一窗受理,集成服务”,还将延伸到建设类投资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我们将打破以往的部门格局,按流程设置窗口。”该区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在物理形态上和审批链接上作重新调整,设置社会投资项目、不动产登记、商事登记、社会民生事务等若干功能服务区,实现流程再造。
“银证互通”改革也让市民惊喜不已,2月7日,奉贤首家“政银互通”直办点已经在奉城镇工商银行网店落地,营业执照、刻章、银行开户等企业“开门七件事”一并办理。
政务服务也向“末梢”延伸。在该区行政服务中心a楼底楼,10台综合型自助终端机已经“就位”,让企业群众就近享受全天候不间断的“24小时不打烊”服务。市民只要刷身份证,就能在自助终端上办理交通罚款缴费、社保参保证明、房产证明、个人完税证明等12项事务,把政务服务延伸到了8小时以外。
奉贤区还在全市率先成立代办服务科,通过搭建区、镇(开发区)和园区三级网络的同时,重要建设项目由中心直接代办,实现零收费、零省心和零上门。同时,对居村特别是残疾人、老年人等特定对象的个人事务实行代办制。
在行政服务中心a栋3层窗口,有一个速递ems服务,向办事窗口递交申请材料,审核通过后,选择递送业务,扫描递送支付二维码,网上支付11元快递费,填写相关信息,5个工作日之后,就能收到法人更改证照。首批15个部门98项审批事项开通递送支付功能,不出家门就能收到证照,减少群众和企业“跑腿”的次数。
同时,奉贤区网上政务大厅已有395项事项实现预约功能,奉贤作为此项工作的5个重点示范区之一,率先实现区行政服务中心与12个街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办事预约全覆盖,形成市、区、街镇三级一体化的线上线下联动预约模式。奉贤还开通“东方美谷网上直通车”,目前已为100多家企业提供办事和查询服务。
一项项首创,使奉贤区网厅建设工作不断实现“弯道超车”。依据上海市网上政务服务办理深度四级标准要求,截至目前,奉贤382项应上网审批事项中,一级标准,即办事指南上网事项120项;二级标准,即网上预约预审事项56项;三级标准,即统一网上受理(一次上门)事项118项;四级标准,即全程网上办理(零上门)事项88项。实现“全网通办”,即“一次上门”或“零上门”的事项共计206项,占总量的54%。
行政效能“跑赢”市场变化
“营商环境好坏关键要看是否又好又快为企业解决问题,提供增值服务。”在庄木弟看来,面对发展迅速的经济形势,如果一味等领导批示等新制度出台,企业就失去了竞争力。市场不等人,政府行政效能怎么跑赢市场变化,这是衡量政府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标准。
奉贤区简政放权的效果逐步显现。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梳理公布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累计五批次取消调整行政审批事项101项,实现了“行政权力”大瘦身。积极打造行政审批“六位一体”(目录管理、业务手册、办事指南、网上办事、数据共享、监督检查)标准化管理体系,行政审批的规范性、透明度显著提升。
在放管结合的机制上,奉贤在市场监管、城管、规土、环保、安监、水务等领域试点推进“可丈量”执法改革,监管的发现率、执行率和满意率得到显著提升。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区24个部门对161个事项开展646批次随机抽查,检查对象覆盖8.6万余户、立案查处371起违法违规行为,基本实现行政执法领域全覆盖。
为提高企业办事效率,让传统的“群众跑腿”升级为“信息跑路”,奉贤区自2016年6月成立区网上政务大厅推进办,推动建设网上政务大厅和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如今,网上政务大厅基本建成,“一次上门、零上门”审批事项达206项,在全市名列前茅。
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奉贤区提出“十个一切”的路线图:降低一切可以降低的收费;减少一切可以减少的环节;取消一切可以取消的审批;归并一切可以归并的机构;下放一切可以下放的权力;推动一切可以推动的改革;完善一切可以完善的功能;提升一切可以提升的服务;复制一切可以复制的经验;强化一切可以强化的监管。
围绕路线图,奉贤计划以“五办五化”为改革路径,简化快办实现审批服务高效化,一窗通办实现部门审批协同化,网上联办实现权力运行智能化,就近即办实现群众办事便捷化,代理帮办实现公共服务精准化。以此推动政府管理服务创新,做到审批更严简、监管更严、服务更优。
在最新公布的2018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分工表中,共列出了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改革、商事制度改革、网上跨部门协同审批、智能监管、联合惩戒、“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模式、政务服务向“末梢”延伸、开展“减政便民”行动、开展专项效能考核、启动审改队伍能力提升工程等10项改革行动,明确了具体内容、牵头和配合单位。
上海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