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区月浦镇 设立“路长”15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18-3-27 15:06:00发布63次查看
自从5年前成功竞聘为路长,做清洁工出身的郑丽红收入比先前翻了一倍多,也自感“压力更大,责任更大。”
每天,郑丽红的工作是开着电瓶车在所管辖的绥化路等地来回兜,尽管她对这里的道路熟悉到“可以闭着眼睛走”,和120多家店面的摊主也熟悉到“可以嘘寒问暖”,但依然每天都会发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且毫不留情地指出并帮助整改。
在宝山区月浦镇,从2003年初开始对镇域内的主要道路实行路长负责制,目前有7位像郑丽红这样的路长。路长对区域内的道路管护、市政设施完好、环境卫生保洁、绿化基础养护进行有效监管,形成全过程、全天候的路长制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月浦城区无证无照经营基本为零。2008年以来,月浦镇在全市市容环境公众满意度测评中始终名列郊区街镇前列。
就在最近,月浦镇根据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对路长制进行了升级。由镇党委书记担任总路长、镇长担任副总路长,党政班子成员分别担任各镇级道路大路长,镇建管中心各路段管理员担任小路长。
日常管理“细水长流”
郑丽红还记得,2000年自己在月浦镇当清洁工时就发现,镇里的街面上占道经营十分严重,人行道上非机动车停放也很混乱。更糟糕的是,很多小餐饮店不自觉,不时扔出餐厨垃圾,清扫十分成问题。
月浦镇地处上海北翼,全镇总面积44.37平方公里。其中,宝钢等大中型企业占地约25平方公里,镇管区域约20平方公里。由于经济结构偏向传统重工业,环境友好指数偏低,外来人口又占据绝大多数,且以务工人员为主,社会管理要求较高。
月浦镇镇长王建告诉记者,2001年,月浦镇和盛桥镇合并,两镇的市容办也合并在一起。2003年初,路长负责制的推出,最初是为了加强对街面的门责管理。直到2004年下半年,随着城管的下沉,路长开始了真正意义上对道路的综合管理。
这15年间,担任路长的,都是镇建管中心的中坚力量,采用竞聘上岗制。一般一个路长管2—3条路。一个路长下辖一个协管员以及10—20个环卫保洁作业人员。
根据工作职责要求,路长要宣传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日常巡查中发现有损市容环境的各类违章行为时必须立即制止和纠正;带领本路段作业人员完成路面清扫、绿化保洁等任务;协助交运部门,驱赶整治非法客运车辆;协同公安机关,管理街面非机动车有序排放并规范行人交通行为;遇到突发性的、无法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第一时间上报有关成员单位和大路长。对本路段作业人员,路长也拥有日常管理和实绩考核的权利,并提出奖罚辞退意见。
尽管路长平时做的都是些琐事,比如,几乎每天都要劝阻占道经营、每天都会清理乱招贴,但正是这般不厌其烦、细水长流的管理,才让街面一天天整洁起来。
顽症难题由“暗”变“亮”
不像城管拥有执法权,路长日常采用的是宣传劝说的方式。用郑丽红的话说:“大家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不能硬来,通过日复一日的宣传和感化,是有效果的。宣传劝说实在无效的,我会上报城区管理组组长,由城管予以执法。”
绥化路上有一家蔬菜店,老是跨门营业、垃圾乱扔。发了整改通知后,效果并不明显。郑丽红就不断劝说、不断阻止。有时候店里进货的时候,菜会散落在地上。郑丽红就弯着腰,帮他们一起捡。久而久之,店家不好意思了,也就自觉规范营业了。
因为路长们的敏锐发现,事前管理非常有效。路长须孝东巡视发现,四元路365弄门卫边上准备开一家洗车店,招牌已经在做了。而这里是消防通道,安全隐患很大。他及时联系上店主,制止了其开店。如果等到店面开出来,再进行后期执法,无疑浪费了各方的精力和财力。
路长也犹如职能部门的“耳目”,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由促成很多长效机制的诞生。德都路菜场的门面房有几个小吃摊,尽管都有正规的营业执照,但早上都会跨门营业,卖些早点。路长了解到,周边的居民确实有买早点的需求,在和月浦镇有关部门会商后决定,允许门面房小吃摊6点至7:30间临时出摊,等到7:30以后路长上班的时候,必须收摊。并做好相应备案记录。
针对路长集中反映的餐厨垃圾严重的问题,月浦建立了城区门面房垃圾24小时上门收集工作组。每天在规定时间上门收集门面房的垃圾,定时清洗垃圾集中收集容器,再将垃圾统一装运至指定地点,并严格监督责任人及时清理生活垃圾。目前餐厨垃圾回收日均10吨。这样一来,餐厨垃圾不出门,大大减轻了清洁的负担。
在路长以外,月浦镇也设置了应急、机动、道管、拆管、夜巡、早班等11个行动小组,对街面实施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监控。比如,针对八小时以外管理力量相对薄弱、乱倒渣土现象难以防控的问题,一方面加大夜间巡查力度,保证每晚有4辆城管执法车辆动态巡视;另一方面,由镇市容办与交警中队、派出所形成合力,发现问题后同时赶到现场,采取扣车、扣证等综合手段予以制止,使“钻空子”乱倒渣土的现象得到明显遏制。
监管考核由“软”变“硬”
按照月浦镇刚刚建立的新机制,目前的7个路长被称为“小路长”。
据月浦镇党委书记丁炯炯介绍,总路长、副总路长和大路长每周至少开展一次责任道路的巡查,小路长每半天至少开展两次责任道路的巡查。总路长、副总路长、大路长巡查发现问题时,在1个工作日内将问题告知职能部门或小路长进行处置。小路长巡查发现问题时,应立即整改,如在职责范围内暂无法处置的,应在1个工作日内将问题上报至镇精细化办公室,由镇精细化办公室协调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处置。相关职能部门应及时处置,并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镇精细化办公室会对职能部门处置问题的过程、结果进行跟踪监督。
对路长的考核机制,也由“软”变“硬”。镇建管中心每年面向全体人员,组织路长重新竞岗。类似郑丽红这样,责任心强、出色完成重点任务、考核优秀的作业人员,给予适当奖励并升任路长;反之则调离管理岗位,考核不合格者予以辞退。同时,适当拉大不同岗位的工资差距,如路长与一般队员收入差距达一倍之多。
凡不能胜任工作的管理人员,随时撤换,对年终考核不合格者予以辞退。近三年来,镇市容办平均每年辞退7-8名管理和作业人员,保证了整支队伍的责任心。
月浦也成立了由镇机关调研员、监察室组成的督查小组,采取暗访形式检查各责任片区工作;镇人大不定期组织现场视察。目前,镇级层面对各路段、区域总体情况的检查平均每周不少于两次。对由于责任人疏忽引发的问题记录在案,作为考核奖罚的重要依据。
此外,月浦镇还建立了“半日沿街步行综合整治制度”,由镇建管中心、城管中队抽调管理和执法人员,逐条道路查访,现场发现并整改问题,综合性难题上报镇联席会议解决。
正是这样以路长制为主体,条块联动,并以网格管理、社区通、12345市民热线作为补充,月浦镇建立起快速发现、高效处置、及时反馈的机制,尽管基础并不占优,却逐步提升了市民对市容市貌的满意度。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