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些年,即时聊天软件满天飞
社交、工作基本都靠【app】
是不是觉得【短信】已经
无用武之处了呢?
错!还有这些
在怒刷存在感
恐怕还数银行的短信
但下面这条短信
看了就有点让人害怕了
一个陌生人欠的债
到底是经过了怎样的步骤
让银行居然追讨到了自己头上?
让谭女士困惑的是:
她自己并不是【孙玉忠本人】
也不认识那个无法联系的【李贞杰】
喜的是:这的确是银行发来的(非广告、非诈骗)
忧的是:银行执意要谭女士把她并不认识的【孙玉忠】和【李贞杰】俩人找出来
【孙玉忠】和【李贞杰】
给捆绑到了一块儿?
银行的说法让她大吃一惊
原来,当初这个【李贞杰】去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在【亲属】的联系方式里填写的就是谭女士的手机号,还给她拟了个特别阳刚的男性名:【孙玉忠】。
我问他们(银行),他们说,这个人就是留了我手机号,(银行)核实我身份证信息, (除了手机号)都是跟我不一样的。
我女儿打电话问他们(银行),你们不核实的?他(银行客服)叫我找出来,硬让我们找出来(这两人),然后电话就挂了……
有一个自称是【李贞杰】的人
在银行柜台办理了信用卡
他在联系人(直系亲属)一栏里,写了【谭女士】的手机号,以及【孙玉忠】的名字。
在这个【李贞玉】信用卡刷爆欠款后,因为打他的电话无人接听,银行于是转而夺命连环发短信给了“亲戚”【谭女士】(银行将她视为【孙玉忠】,这也是本文开头那条短信的由来。)
被催烦了的【谭女士】打电话给银行,表示自己并不认识上述两人,希望银行不要再给她发短信了。
银行给出的解决方法是:请【谭女士】自己找到【李贞杰】。
谭女士说,自己的手机号已经用了20年了,既没有遗失、也没有更换,不能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无奈之下,谭女士求助了《新闻坊》
那事情是不是真如谭女士所说呢?
坊记致电了银行法务部
因为他(李贞杰)在我们银行办的信用卡欠款已经严重违约60多天以上了,已经涉嫌恶意拖欠了,我们打电话一直联系不上人。
孙玉忠也是他(李贞杰)自己填的,也是他填的直系亲属,填了这个手机号。
情况确实与谭女士的描述一致!
于是,坊记又联系了银行上海信用卡中心,相关负责人核查后表示:由于一直没法联系欠款客户【李贞杰】,催收部门才开始发短信及打电话找其他联系人——也就是谭女士。
目前已停催此号码
并向谭女士表达了歉意
银行在办卡、核卡时
为什么不核对申请人所填的
联系人的信息呢?
对此,银行是这么回答的
客户本人电话是做100%核实的,联系人电话则按照风险分析结果来实际判断,是否需要核实。当然如果打过去反馈不是本人,我们也会停催的。
这个做法并不是独有,在整个银行业是通行的。
也就是说,【李贞杰】去办卡的时候,银行系统分析下来认为:风险不高,不用核实联系人的电话。
那么,这种做法是否真如银行所说,是行业通用的呢?
小坊打通了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客服电话
他们确实给出了统一答复
联系人信息一般不会核实
都联系不上的情况,怎么办呢?
那就打固定电话,联系单位
如果这些也都联系不上呢?
这……
虽说是为了办事效率不核实联系人
但如果碰上这种乱留联系人电话的
不仅给无辜市民造成了困扰
也给银行本身带来了损失
从谭女士的这次事件中
我们大可以合理猜测
【李贞杰】很可能在办卡的时候
就已经有了恶意透支的念头
如果当时银行多核实这一步
早点发现异样,现在怕是
也不至于落到追债无人的境地
与人方便终究会与己方便
小坊希望以后各家银行
信息核实地更加全面一点
自己想想,多核实这一步
也“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