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杲云做客人民网访谈
2018-3-26 14:45:08发布80次查看
据黄浦区消息:《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提出,要求上海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黄浦区委书记杲云表示,规划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上海发展的要求,同时也为上海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黄浦区作为上海市中心城区的核心区,也是上海行政、经济、文化的中心,把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作为黄浦区发展的机遇,推动黄浦优势更优、强项更强。同时,打造卓越的全球城市离不开对优秀历史建筑、历史风貌的保护,这也是上海最具价值的文化、历史财富。以下为杲云做客人民网时的采访实录。
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这里是人民网两会视频访谈,本期节目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了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黄浦区委书记杲云,欢迎您杲书记。我们知道总理在政府报告中论述相关工作时,特别提到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对接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同时,我们也知道,去年年底国务院对《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作出批复,要求上海建设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应该说,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对当前中国特别是要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的上海意义重大。您作为上海中心城区的黄浦区委书记、黄浦区长,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在工作中有什么考虑?
杲云:《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是党的十九大之后国务院批复的第一个超大型总体城市规划,这个规划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上海发展的要求,同时也为上海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上海市委、市政府在今年年初就召开了这样一个总规实施的动员大会。要求全市进一步坚定追求卓越的发展取向,突出面向未来、面向全球要把这个总规实施好。黄浦区作为上海市中心城区的核心区,也是上海行政、经济、文化的中心,总书记在上海工作的时候,把黄浦定位成上海的心脏、窗口和名片,我们始终牢记贯彻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努力把黄浦打造成为上海中心城区中最亮丽的一颗明珠。根据这一轮城市总规,把黄浦整个区作为上海中央活动区,可以说是上海中央活动区最核心、最具标志性的区域。所以我们按照这样的定位要求也正在抓紧细化我们的专项规划、功能定位,同时我们对标国际一流的标准以及最好的水平,来完善我们这些专项规划,然后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和措施,我们希望黄浦在打造上海中央活动区这个过程中,能够再创黄浦的新辉煌,同时助推上海整个城市总规能够圆满地实现好。
主持人:打造卓越的全球城市,确实应当有其引以为傲、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优势品牌。我知道,今年,上海市委提出要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构筑上海发展战略优势。在这个过程中,黄浦区作为中心城区核心区,应当扮演怎样的角色,担当怎样的责任?
杲云:这次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打响“四大品牌”,这“四大品牌”最能体现上海优势特色、最能代表上海功能形象、最符合上海发展要求,所以提出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体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在新时代坚持追求卓越发展取向的责任担当。黄浦区应该说有很好的基础,决定了我们最有条件、最有责任率先打造“四个品牌”,同时“四个品牌”打造和我们正在推进的各项工作高度契合,所以我们就把打响“四大品牌”作为我们黄浦区发展的机遇,推动黄浦优势更优、强项更强。我们结合黄浦的实际也正在制定黄浦打响“四大品牌”具体的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具体的计划实施,推动黄浦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也为全市打响“四大品牌”发挥出黄浦的重要作用。
第一,打响服务品牌。我们重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服务经济;二是公共服务。服务经济,我们提出黄浦今后的经济在服务业领域能够更开放,然后吸引更多开放型的服务业在黄浦集聚发展,同时鼓励发展高端服务业,提升服务经济的能级;公共服务,我们是要结合打造最优的营商环境,把政府的公共服务做到更好,能够为区域内企业、群众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各方面的服务。
第二,打响制造品牌。虽然黄浦是上海的中心区的核心区,制造业应该说不大可能在黄浦发展,但是黄浦有很多围绕制造业发展的专业服务业。所以,我们提出黄浦聚焦上海先进制造业以及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把专业服务业这个制高点能够打造好。我们就提出围绕先进制造业涉及到的相关服务业,我们要进一步集聚,进一步形成专业服务链,促进上海制造业、科技创新更好地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正在形成自己的特色,比如科技+设计、科技+创意,打造一批为制造业服务的共性的技术平台,通过这些特色的打造,从而打响“黄浦制造”这一特色品牌,为打响“上海制造”做好服务。
第三,打响购物品牌。黄浦应该是上海最著名的商业中心,我们拥有大家非常熟悉的“中华商业第一街”南京路,也拥有百年的淮海路,这些商业街近几年受到电商以及郊区大型购物中心兴起的冲击,所以我们提出结合“上海购物”这样一个契机,能不能重振黄浦购物这一品牌,为此,我们对南京路、淮海路提出整体商业的转型升级的思路,这个转型升级要符合消费升级的新趋势,也要符合消费者的新要求。所以我们推动一些重点商业体改造升级。同时,政府会同商家实施“六大工程”,包括风貌工程、灯光工程、导识工程等等,通过一系列的工程,使得淮海路、南京路景色更加美丽,文化气息更加浓郁,消费者、游客更好地享受、体验一流的消费。
第四,打响文化品牌。应该说黄浦区是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也非常集聚的一个区,我们要充分发挥我们已有的文化资源,能够形成黄浦的特色。第一我们是要发挥黄浦有700年的上海城市建城史和170年上海开埠史,其次黄浦也是我们党的诞生地所在区,有大量的红色文化资源,再加上我们已有的各种演出场所,所以我们要在文化这块,形成我们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以及各种演出文化,形成我们的特色和优势。
主持人:杲书记刚刚从四张名片的阐述,尤其是您刚刚提到的服务品牌方面,有一个是公共服务,是为了营造一个很好的营商环境,同时我们知道黄浦作为上海商业服务大区,要打造一个很优秀的营商环境这方面非常重要,能不能和我们介绍一下,在打造营商环境这块,黄浦区是有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杲云:应该说营商环境对黄浦来说非常关键、也非常重要,因为众所周知,黄浦区是上海市最核心的一个区。所以,刚性的商务成本应该说是比较高的。但是我们如果提供给企业更好的服务,使得企业交易成本能够下降,企业跟政府打交道能更方便、更直接,再加上我们的优质服务能够助推企业更好的经营发展,这样能够抵消刚性成本的上涨,最后使得企业综合成本可控。正因为有这样一个考虑,所以我们把打造最优的营商环境作为黄浦的重点工作来推进。第一我们要把政府行政审批尽可能简化。我们对政府的行政审批进行了梳理,该取消的我们坚决取消,该简化的我们坚决简化。同时,把行政审批的事项集中到我们行政服务中心,让企业到我们行政中心,就能够很方便的办成他所需要的各种事项。第二把我们服务企业,包括一些行政审批事项通过互联网+政务服务,放到网上。这块工作我们作为重点在推进,我们也梳理了一下,大概我们涉及到企业的行政审批事项有328项,这些事项我们全部放到网上,可以进行预约、预审、审批。目前,我们已经做到163项事项可以在网上进行办理,接下来我们会加大力度,使更多的事项都能够在网上办理,做到全程网办、全网通办。同时,我们现在也开发了服务企业开办的app服务,我们梳理一下大概有七个环节,包括场地资源、工商执照、ca论证、银行帐户、税务发票等七个环节,我们都把它放到手机app上,现在通过一指就可以导办,就是帮助企业办理这些事项,我们还要尽快实现一指通办,就是通过手指触动就能够把这些事情办好。同时,我们专门安排了三家专业的招商公司,包括5家银行网点,可以帮助企业免费代办一些审批事项,这样我们尽可能多途径、多方式来帮助企业,满足企业这方面的需要。
在服务过程中我们也做好企业的监管。这个也是总理报告当中强调的,要进一步完善事中事后的监管,我们专门构建了一个“互联网+网格化”的监管平台,就是把区域内企业能够全过程进行监管,通过我们这样一个网格化+责任制,再加上“双随机”的方式对企业进行全覆盖的监管,这样监管就使得诚信的企业、合规的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一些不法的企业在黄浦发展就会处处受到制约、受到限制。我们就是要两手抓,一手抓好优质企业的服务;另外一手要保护好合法企业的合法经营。
主持人:也就是说,这个服务一方面是为了创造一个好的营商环境,同时又保护这些好的企业家,让不诚信的行为坚决受到抵制。我们说到了卓越的全球城市,首先我们知道要有一个与之相匹配的城市形象和功能,我们也知道黄浦区其实有很多上海国际化的地标,同时上海尤其黄浦区也有很多老房子,黄浦区这些年在推进城市更新方面考虑最多的是什么?以及有哪些新的思路和举措?
杲云:这个对黄浦来说是非常重要,也是我们正在破解的一个难题。应该说黄浦有上海最集中的老旧建筑,大概我们优秀历史建筑有289栋,在上海我们大概占到27%。同时,我们有保护的道路、街巷,占到整个上海的一半。另外,占据黄浦区域面积大概有31%面积的风貌保护区。应该说黄浦优秀历史建筑、历史风貌保护的任务非常重。这些对黄浦来说是一个城市历史的文脉,也是一个城市的宝贝。如果这个能够妥善的保护好、修缮好,将来也是上海在打造卓越全球城市过程中一个最具价值的文化、历史财富。
我们有几个方面工作推进:第一,要把建筑的保护跟老百姓的居住改善结合在一起。我们提出对这些老建筑进行改造,改造是分几种情况,一种情况是这些区域没有保护价值的建筑,我们原则上把这些房子拆落地重建,解决群众的居住问题。第二种情况房子有很好的保护价值,尤其像一些里弄旧小区,我们对公共空间经过一定的修缮,同时在内部进行卫生、厨房成套化改造,使居住在里面的老百姓更方便。第三种情况就是对里弄房进行“微更新”,提供一些公共服务,包括公共洗衣房、公共客厅、公共书房,来使得老旧小区的老百姓也能够有一些温馨的公共活动空间。第四种情况,我们也加大对区域老旧住房的修缮。大概我们每年要修缮30—40万平方米,大概受益的群众要1万多户,通过老旧住房的修缮、改造,一方面把这些风貌保护好,同时也改善群众老百姓居住环境、居住条件。
第二,我们提出黄浦有很多很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大家比较熟悉的类似于外滩这种历史建筑,我们还有不少,这种建筑我们就采取置换的方式,把里面原来的居住功能进行置换,按照原来的设计,把这些历史建筑修缮好,然后注入新的功能,包括我们现在重点要发展的金融服务业和专业服务业。这样既把老大楼很好的保护下来,更关键的是这些老大楼发挥出新的功能和作用。
第三,我们提出对于我们一些区域要进行环境的综合治理,因为黄浦有很多老上海的地方,那些地方群众也好、政府也好,当时大家都想着这个地方就是征收动迁,我们觉得这个地方可能还是要进行一定的保护。另外,目前可能还没有条件进行征收动迁,对这些区域我们就要进行一定的整治、治理,所以在整治过程中,我们就把违章建筑拆掉,把原来老城厢的风貌恢复出来,同时把老百姓的需求能够嵌入进去,包括一些公共的厨房、公共的淋浴、还有一些嵌入式的养老这些服务,同时把老城厢文化的特色恢复出来,所以让市民或者生活在这里的群众真正能够感受到上海的这种味道,同时也能够成为上海旅游的一个新的景点。
主持人:您刚刚说到了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们改造修缮其实也是跟不同情况对症下药的,不是说一拆了之,或者不看任何具体情况,我们就全部一番改造。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改善真的让上海成为您刚刚说到的有上海味道的国际化的大都市。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