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影斑驳中,泻下几许微光。在上海的气质里,藏着文人墨客的书香,藏着老底子的弄堂文化,也同样藏着最顶尖的潮流……上海有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我们一起带着照片,漫步上海,去发现它的另一面。
上海又称魔都,它代表着时尚、开放、潮流,但是只有真正的老底子才知道它是传统的,那根深蒂固的本土文化。上海的历史是,中国现代化历程百年沧桑的缩影,上海两百年不到的故事,远比其他城市几百年的故事更加精彩,而这些历史故事都藏着大大小小的马路里了……
这64条永不拓宽的马路就是上海历史的时光隧道。
/愚园路/
簇拥着花园洋房
愚园路是上海花园弄堂最多的马路,因此很多的名人故居也都在这条马路上。
/ 科学家钱学森旧居 /
愚园路从晚清到民国,解放后至今,未曾更名,保留完善。踏上愚园路,脚步会放慢。旧日繁花散落一路,一不留神,就跌进历史的风尘里。
最独特的建筑
淮海中路与武康路的交汇处,伫立着一座独特的建筑,就是早已成为网红的武康大楼。武康路,原名福开森路。
武康大楼是武康路上的标志性建筑,由旅居上海的邬达克建筑师设计。由于外观犹如等待起航巨轮,又名“诺曼底公寓”。
沿线的优秀历史建筑有14处:99号正广和老屋、113号巴金故居、240号开普敦公寓、393号黄兴故居……然而现在却簇拥着很多的网红店、咖啡馆、酒吧……
法式风情一览无遗
皋兰路上坐落着复兴公园的大门。复兴公园,别名法国公园,是上海唯一一座保留法国古典式风格的园林,里面的著名景观有马克思、恩格斯的双人塑像。除了著名的复兴公园,皋兰路上还保留了 张学良的旧居与虞洽卿住宅。
皋兰路在过去几十年里也确实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仿佛隐世了一般,依旧那样安然静谧。没有过多的商业气息,没有车水马龙的聒噪声音,只是在流淌的时间里静静保持着原貌。
这64条马路无疑都代表着上海,浓缩着它的历史,保存着它的韵味。但是上海有意思的马路可不仅仅这64条。
叫不出名字の网红马路
很多你经常去吃饭逛街的地方,都在一条你总叫不出名字的马路,就比如下面这些……
/山阴路/
最低调的一条路
山阴路,原名施高塔路,长度仅500米左右,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兴建的里弄住房和花园住宅却占了90%以上,堪称“活的上海近代民宅博物馆”。
这里,可以看到红砖的房子,伫立在路的两旁的笔挺的梧桐树,非常适合来此寻找老上海的印记。除了旧时代名居,这里还留有许多名人的足迹,鲁迅、茅盾、瞿秋白、郭沫若都先后在这里居住过。
盛夏时节,走在这条小马路上根本感受不到烈日的威力,两边梧桐树的树冠合拢成一道道绿色的拱门,遮天蔽日,好不清爽。
如今这些名人往事早已湮没在幽深街巷的烟火生活中,饭菜的香味从里弄里飘散出来,穿着背心的老人坐在门口聊天,小小的店面挤满了熟客……这就是山阴路上的夏天,最平常的样子。
最文艺浪漫的林荫路
建国中路只有588米,然鹅这名字听着就很根正苗红。因此这也是昔日的法租界会审公廨,与法租界警务处暨中央捕房旧址,现在已经是人民法院和公安局了~虽然不能进去仔细参观,但是远远地看上一眼,也觉得相当复古和气派~
在建国中路还有魔都最新的文艺地标——田子坊!它的“后门”就在建国中路上。
田子坊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在上海老弄堂里开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小集市!这里有各种精致独特的创意店铺,有让人流口水的网红美食,小资的咖啡馆,很正宗的各国酒吧。
明明吴侬软语的上海老弄堂,却分分钟让我们跳跃到世界各地,体会异域风情。到处透露着浪漫惬意的气息,大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意境。
那些年,我们的大学时光
提起大学,那就是满满的回忆,那就是我们的青春,而大学路无疑就是我们曾经洒下青春的地方,也是工作后的我们回忆青春的地方……
上海有名的复旦大学、财经大学、五角场都在这附近,亚洲最高的46米涂鸦墙、沪上第一家深夜书店也都都驻扎在此。
大学路上最多的就是咖啡店和甜品店了,可以撸猫的贝斯特猫咪咖啡馆,既卖衣服又卖咖啡的大嘴猴咖啡馆……
就是这样一条充满魔性的魔都小马路,各种集市,公益跳蚤会,涂鸦,露天电影,欧洲小镇风情,满大街的文青、森女、吃货、潮人,以及蠢蠢欲动的你~
最好吃的老味道
上海有句老话:十年上海看浦东,百年上海看外滩,千年上海看七宝。七宝这条老街,有的不仅仅是历史,更是传承……
这里整条街有丰富的特色小吃和古色古香的建筑,街道分为南北两大街,南大街以特色小吃为主,北大街以工艺品、古玩字画为主。
当然不管是来这里玩也好,奔着古玩字画也罢,大吃一顿是必须哒,扎肉、臭豆腐、汤圆、条头糕,各种美食吃起来~
趁着春光出去走走,认真走过每一条马路
才会发现别人看不到的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