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好城市管理短板 体现浦东精细化管理水平
2018-3-22 9:22:06发布49次查看
花木街道阳光苑安装的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站,很受居民们欢迎
日前,市委、市政府将生活垃圾末端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列为今年重点发力的工作,并提出用五年左右时间基本解决垃圾综合治理问题。昨天上午,市委常委、区委书记翁祖亮专程赴花木、塘桥街道调研垃圾分类推进情况,并召集多部门召开现场会,研究这一系统性强、复杂程度高同时又是老百姓关心、体现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的工作。
当天,浦东新区领导一行首先来到花木街道阳光苑,察看居民区垃圾分类及废品智能回收情况。在阳光苑,居委向每家每户分发垃圾桶、垃圾袋,提高居民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知晓率,同时还开展现场指导等系列活动提升居民对干湿垃圾分类知识的认知。今年,小区安装了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站,快速便捷的投放形式为垃圾分类工作吸引了高人气。
在塘桥街道蓝东居委,垃圾的收集和处理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小循环,分类垃圾桶边,干湿垃圾分类收集;垃圾箱房每天进行清洗,旁边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内嵌式的小洗手池,居民倒垃圾时如果弄脏了手可以清洗,十分贴心。垃圾分类后,怎么处置更环保是个问题,小区在每个垃圾箱房前,放置一个酵素材料收集桶,专门收集水果和菜皮这类湿垃圾,用来制作环保酵素。今年,街道为了进一步方便小区居民参与环保酵素制作,改建了酵素工坊,将原本在地下室的酵素制作场地移到了1楼,开放式的设计,让居民亲眼所见,进屋便能参与。小区里还有一个“一米菜园”,种着青菜、萝卜、雪里蕻,用来施肥的就是晒干后的酵素渣。由此,湿垃圾在小区内形成循环利用,真正从源头上做到了减量。
在随后进行的现场会上,浦东新区环保局、商务委、建交委、机关事务管理局分别汇报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情况,围绕提高垃圾分类全覆盖率和垃圾分类处理智慧化水平、提高社会各方参与度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翁祖亮指出,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是特大型城市管理中的一项短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始终考虑如何突破其中的瓶颈问题,浦东区域面积大,垃圾分类工作情况复杂,老百姓对这项工作又有很高的期盼,必须把这项工作做好,补好这块城市管理的短板,体现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翁祖亮强调,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还体现了市民和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文明素养,因此必须科学谋划、注重协同、创新思维、注重方法。首先要在对浦东新区区情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摸清底数,针对现状进行合理评估,找出现有工作中的特点、难点和创新点;同时要学习对标兄弟区、省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制定出台的方案既要做好顶层设计,也要集中民意、接地气、可操作。他指出,要发动全社会共同参与,从学校开始大力宣传垃圾分类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共识;要发挥好党建引领下的“四治”联动作用,改变传统办法解决难题的思路,创新理念、与时俱进,用好大数据,运用开放的思维发动社会力量参与;要重视基层经验,尤其是解剖好“麻雀”,总结基层工作中鲜活的实践案例,形成若干类行之有效的模式进行复制推广。
副区长姚凯参加调研。
据了解,根据上海市提出的垃圾分类体系方案,浦东垃圾分类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置体系,浦东新区基本实现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居民垃圾分类和绿色账户全覆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湿垃圾分出量达到1520吨/日。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