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老人享受"私人订制"住房改造
2018-3-23 10:59:48发布73次查看
居住在虹桥街道虹许居民区的吴阿婆今年已86岁,是位高龄独居老人。一个月前,老人的家里还完全是毛坯房,电线裸露,煤气管老旧,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居委会干部总得时刻“提着心”。
结合大调研、大走访工作,居委会多次上门走访关心的同时,将吴阿婆的情况反映给街道,并最终通过“适老性”住房改造项目的实施,以“私人订制”的形式改善了吴阿婆家的居住条件。
通过改造,不仅解决了安全隐患,更重要的是,“适老改造”蕴藏着各类“小心思”:根据吴阿婆的身高,橱柜的高度制作为75厘米,比一般80到90厘米的正常橱柜要矮;根据老人的身高和伸手的距离,门把手设置在顶端,这样可以不用弯腰开门;地板采用防滑材料进行改造,大大减少老年人摔倒的可能性。
房子住得舒适温馨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看过《梦想改造家》节目的人,一定知道,节目中最感人的莫过于当人们走进改造后焕然一新的家时那种惊讶兴奋的表情。在长宁,政府就当起了“梦想改造家”,据统计,仅2017年,就有102户长宁老人享受到了“私人定制”住房改造,受益家庭数量比预期目标翻了一倍。
“适老性”住房改造(以下简称“适老性改造”)是长宁区惠老实事项目之一,旨在为低保等困难老年人家庭提供住房安全性、无障碍、整洁性改造,以老年人居住需求为导向,根据老年人身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制定个性化住房改造方案,降低老年人跌倒、失火、煤气中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同时引入专业化社会组织运作、志愿者参与项目服务,为困难老人建立起了社区关怀的支持网络。
长宁区从2012年开始实施适老性改造项目,每年约有50-100户长宁困难老人家庭从中受益。2017年,在市民政局和市老年基金会的支持下,受益家庭数量首次突破100户,达到102户。2012年以来,长宁区累计为506户低保等困难家庭开展了居室“适老性”改造,项目极大地改善了受助老人家庭的居住条件,提高了居住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取得了较好的群众口碑。
今年初长宁区民政局通过大调研,发现困难老人对房屋适老改造普遍欢迎,许多困难老人希望家中早日得到改造。“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长宁区老龄事业发展中心表示今后将健全“适老性改造”项目的长效经费支持机制,争取实现政策资源的导入。同时,针对“适老性改造”,长宁民政还提出梯度服务,设立“无障碍”设施改造项目与“适老性”住房改造项目的资源整合。
长宁区老龄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人孟刚表示,去年长宁区适老化改造数量在2016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今年长宁区依旧重视该项工作,也在积极争取市里的指标,确保不低于100户,另外长宁区层面也配套了200户无障碍的改造。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