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观澜小学南校未来教室举行了“‘新实用’我们一起走……”科研专项培训。通过课堂展示——案例学习——任务驱动的方式推进观澜“新实用”课堂框架。
青年教师张诗音为大家展示《大数与凑整》一课,在教学过程中,清晰呈现数学课堂框架:以“练习——发现——开拓——应用”为主线进行教学;生活化的特质明显——观澜小学微信公众号点击率、选衣服时尺码的大小、购物时打折的价格等,这些都是与学生学校、生活中关系密切的一些素材,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皆数学。师父陈霞老师和大家细谈“新实用”课堂框架如何去实践,要求选用的教学资源、设计的学习任务单、结合生活的开拓练习既能让自己的设计贴切而实用,又能让自己的教学轻松达到预期的目标,真正做到既是学生的“实用课堂”,也应该是我们教师的“实用课堂”。
数字故事《行走在“新实用”路上》向大家展现了课题组三年来的探索及实践:学科框架的梳理;课堂教学各环节生活化的注入,“新实用”课堂框架的建立;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评价方式的改变……这些教学中的变化虽然微小,但凝聚着课题组老师的智慧与辛劳。
为更好落实“新实用”课堂框架在各科教学中的运用,瞿燕红老师以美术、语文、英语学科为例,进行了“‘新实用’课堂框架一起学”。在例举的学科中,老师们都能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求出发,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情境转化在课堂的一个个学习活动中;同时,这些课例还关注到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进行再创作等学习方式。
科研行为要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才能开出美丽的花,结出甜蜜的果。在随后的 “新学期工作知晓” 环节中,李俊峰老师从学期工作任务、实施及目标解读了本学期的重点工作: “新实用”课题需要跟进和延伸,课题的总结提炼、《走进生活大课堂》的修改、“新实用”课堂的推进、“新实用”校本课程的深化都是本学期需要老师们思考、实践的内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观澜智慧》的学习、《观澜机智》的撰写、教育教学杂志的学习是本学期“新实用”的科研培训的主要活动。
“实用”做引领,科研润教学,学校课题的实施在悄悄地转变着老师们的观念,老师们课堂教学的转变也必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式。相信本学期在 “新实用”课堂框架推进、落实的过程中,老师们会更关注、更重视观澜课堂上发生的这些“微改变”,也会努力根据学科的特点,融入“生活化”的元素,使自己的课堂逐渐上出“实用”味。(通讯员:李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