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感的玻璃外墙上,应景的小盆栽装饰其中。从远处望去,俨然一座建在大学城的林中小屋。如果是第一次来到文翔路的人,一定会被眼前这座“最美公厕”所吸引。近些年来,松江的公厕不仅做到了“干净整洁无臭味”,还打造了一批“花园公厕”“古典公厕”等特色公厕,在全区212座公厕中有178座在文明行业创建中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公厕”,成绩斐然。
自2011年以来,我区以提升公厕规范服务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提高行业文明程度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为目标,立足松江实际,致力于推动公厕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等“硬实力”,从公厕规范服务和精细化管理水平着手,不断提高行业文明程度。在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推进第三卫生间建设。同时,在公厕设计、建造过程中更加注重特色挖掘和环境融合,实现整座公厕与外部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风景线。
因地制宜公厕特色化
随着文明公厕覆盖率的不断提高,我区在公厕设计、建造过程中更加注重特色挖掘和环境融合。如文涵路文翔路公厕以打造“花园公厕”为目标,外部墙体采用垂直绿化和立体绿化形式,将牵牛等藤本、垂吊式盆景运用到景观布置中,实现整座公厕与外部环境的统一协调,内部以组合绿化形式,结合植物特有的曲线、形态、质感以及色彩,利用容器组合种植,满足了小面积公厕对绿化的需求;思鲈园广场公厕则主打“中国古典风”,为实现古色古香的建造风格,在建造时突破以往建造观念,木质门窗等整体结构采用明清仿古建筑样式,复古风格设计与广场整体环境融为一体。
以人为本公厕智能化
最近的公厕在哪里?只要拿出手机对着二维码扫一扫就可知。人民北路招商市场的公交车站上,一只绿色果壳箱顶已经贴上了公厕指南二维码。打开手机,对准果壳箱上的二维码扫一扫,通过点击网页图片就可以查看周边公共厕所的列表和路线图,下拉详情窗口,还能查看包括开放时间、是否有厕纸、蹲位数等信息。
近年来,我区致力于落实公厕规划纲要,推动公厕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在布局上因地制宜、见缝插针。为了让市民要“方便”时更方便,除了行业规范导向系统,还在城区十字路口和公交站果壳箱上新增公厕指南二维码1000多处。
除此之外,我区在镇级城市化地区采取专人保洁服务,实行“跟踪保洁”法,做到“随用随保洁”;对无专人看管公厕,提高保洁频率,延长保洁时间,保持干净常态。走进任何一间有专人保洁的公厕,如厕需要的物品一应俱全。里面除了设置便民服务箱、烘干器,免费提供卫生纸、洗手液等,还安装了报警器,设置书报架、休息椅,摆放绿色植物等,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我区公厕发展在合理规划、精心管理的同时,注重整体设计,通过科技创新、技术应用等手段,助力公厕规范化建设管理。自2015年起,在两年间完成了城区24处公厕智能化系统安装工作,在公厕内部各独立蹲位上方安装有电子显示屏,可直观显示有无人等信息。如厕人员不用进入公厕,即可知内部用厕人数及等待时间,公厕智能led显示屏系统,能直观的体现厕所的使用情况,避免了尴尬,实现了环卫“数字化管理”。同时,部分装配式公厕设计采用太阳能板作为照明等能量采集方式,解决了装配式公厕因周边配套不全造成而无电可用的难题。
加强管理公厕属地化
我区公厕的建造已经完成属地化,在公厕布局中将以“建设独立式(或附建式)公厕为主导,社会单位公厕开放为辅,因地制宜配置装配式厕所作补充”为基本原则,公厕新改建重点向老城改造、新城新开发区、市府重大工程等倾斜,满足市民如厕需求。
新建公厕以“设计使用、环境整洁、使用卫生、服务人性”为目的,以一、二类公厕为主。针对不同区域不同情况合理调整男、女厕位比例,并设置第三卫生间,尤其注重公共厕所建筑景观性、艺术性,并考虑到屋顶绿化、垂直绿化、新能源的利用,为市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