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分类信息网
免费发信息
上海分类信息网 > 上海新闻网 > 静安新闻

提升城区发展 提供财力保障

2018-3-20 18:52:00发布71次查看

(记者 李瑛)近日,家住彭浦新村小区的赵阿姨激动地告诉记者,住了20年的小区,三年内,从原本的脏、乱、差小区转变成如今美丽整洁的小区,“以前这里环境太乱,邻居都抱怨连连,三年内彻底改变了小区面貌,太高兴了。政府搭台,老百姓享受。”“财力一分增长,民生多一分保障”这是静安区委、区政府为居民谋福利的初心,班子领导走访社区调研时,时常听到街道领导发自肺腑地表示,因为资金保障到位为社区百姓办实事时有了更足的底气。看到群众对居住环境会心地称赞,班子领导心里洋溢的是满满的喜悦和成就感。

确保旧改资金到位

旧区改造工作既关乎民生,也关乎发展。“撤二建一”以来,本区居民的旧改呼声始终强烈,但旧改工作往往伴随时间紧、任务重、资金需求体量大等重重困难,资金筹措也面临着多重考验,一方面受土地市场调控的影响,本区土地收入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另一方面银行融资困难,动迁成本高,旧改资金需求居高不下。然而,旧改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不断向往,是政府对困难居民的托底保障,事关重大。临危之际,区财政局领导班子果断召开专题会议,商讨如何在较短时间内筹齐旧改资金。测算资金需求总量,发动科室排摸、统计、盘活全区预算单位的结余资金,统筹政府“三本”预算,一切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终于在较短时间内保障了旧改资金顺利到位。2016年、2017年两年时间,财政就先后为28幅旧改地块筹措了接近195亿元的旧改资金。如今,彭越浦楔形绿地、昌平路—恒通路跨苏州河桥新建工程、北站街道73街坊、永兴路649弄地块等项目陆续启动,本区破旧立新的建设蓝图正徐徐拉开序幕。随着我区居民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日益改善,人民群众从心底里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改善民生 向基础条件差的街道倾斜

两区“撤二建一”以后,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1+6”文件精神,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区财政局连续几年均将街道的经费保障作为财政资金重点投向,并保持稳步增长,为街道进一步强化社区党建、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公共安全等工作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为了实现南北均衡发展,区财政局班子成员带队走访街道调研。安排经费预算时,在保证各街道经费增长的同时,主要向北面基础条件差、公益设施弱的街道倾斜。除了保障预算资金外,区财政局班子成员还各司其职,指导、协调、监督各自分管的科室制订支出标准、开展预算评审及审核,确保预算资金使用规范、合理、科学。像彭浦新村街道近三年预算投入持续增长,2016年、2017年、2018年预算同比增长分别达到47.89%、14.95和17.29%。有了这样充足的资金保障,彭浦新村街道在为社区百姓办实事时就有了更足的底气。经过这两年的建设和管理,社区面貌焕然一新,社区品质明显提升,民生保障持续完善,切切实实提高了百姓的获得感。

建立服务平台 让企业“最多跑一次”

财政扶持兑现是一项与企业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服务性工作。服务效果好不好,关键要看企业的获得感。按照原先的工作流程,企业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将相关的书面申请材料送到财政局的受理窗口,若申请材料不合要求还需退回修改,有时可能多达数次,既影响了财政局的行政服务效率,又对申请企业,特别是注册地在本区、但办公场所在外区的企业造成了不便。区财政局领导班子注意到这一情况后,本着服务企业的原则,专门赴相关企业调研走访,倾听企业的诉求。再结合实际的工作情况,与职能科室研究解决措施,推出了以精准提高政务服务效率为目标的“静安区财政扶持资金管理和服务平台”。通过制度+科技的建设,全力打造公平、合理的营商环境,努力实现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资金在网络上监管”。新平台运行后,企业只需通过网络申请,不再需要另外准备其他书面材料,基本实现“零排队”。在后续审核过程中,即便出现问题,也能保证企业“最多跑一次”,极大节约了企业的人力及时间成本。2017年,平台累计受理了3000多户企业的申请,这项服务创新工作受到了企业的一致好评,大大提升了企业对政府服务的满足感和获得感。

静安新闻

VIP推荐

上海分类信息网-上海免费发布信息-上海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