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提示:与青少年儿童有关的十个安全问答
2018-3-20 0:00:00发布75次查看
1、在外与家人走失该怎么办?
答:在与家人、朋友一起结伴游览时,如果不小心与他们失散,不要惊慌失措,尽可能留在原地等待,也可选择向分布在主要场馆、交通路口等地点的向导员、志愿者求助,通过相应的设施寻找家人或朋友。为了预防上述情况,家长和孩子最好在开始参观前约好一个易辨别的地点,一旦走散可以在该地点等候。
2、遇有陌生人搭讪该怎么办?
答:一是要保持警惕,礼貌地说不;二是及时寻求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三是记住对方的特征,事后将此情况告诉家长和老师;四是如果情况危险,要赶紧往人多的地方或公共场所跑,并拨打110报警。
3、独自在家如何加强防范?
答:独自在家,遇有陌生人上门时,首先家门不能随便开;其次要记住父母的联系电话,在需要帮助时最快联系到父母。如果接到陌生人打来的试探性电话,千万不能透露一人在家的情况,可假意让大人听或者借口打错了而挂断电话,同时还应马上告知父母。
4、遇有突发状况,如何正确报警?
答:要学会正确报警。一旦发现情况危急,一定要及时报警,在拔打110时,不要过于慌张,要保持镇定,将姓名、地址、事由说清楚,特别是地点一定要准确,同时尽可能选择固定电话报警,例如公共投币、磁卡的电话,都可直接免费拨打110。
5、怎样小手牵大手,和家人一起防范电信诈骗?
答:要谨记诈骗案件中的“涉嫌洗钱犯罪、参与贩毒、恶意透支、涉及洗钱、信息泄露、安全账户、包裹藏毒、中奖、猜猜我是谁”等关键词,一旦接到此类电话,一律不予理睬并及时报警。同时,还应将这些诈骗关键词和防范知识及时告诉家人,口口相传,相互提醒。
同时,小朋友外出时要保持通讯的畅通,防止不法分子虚构绑架事实,向家长实施诈骗。对家长来说,如果接到虚拟绑架的诈骗电话,首先不予理睬,更不能汇款,尽可能及时同学校和孩子取得联系,并拨打110报警。
6、在公共场所,怎么避免人多拥挤,挤踏或踩伤?
答:避免进入人多拥挤的场所或人群,在参加公众活动时,要看清出口和各种逃生标识。如遇紧急情况,应尽快寻找安全、人少的地方暂时躲避。发觉拥挤的人群向自己正面方向过来时,应立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乱,不要奔跑,避免摔倒。切记不要逆着人流前进,以免被推倒。当人群拥挤时,要尽量做到双手抱胸,以免身体被挤伤。
7、公共场所有哪些“保护神”?
答:公共场所一般都有完善的防火、灭火设施和紧急出口:在公共场所部位均有红底黄字的“报警开关”标志,箭头指向位置即按钮位置,下推为报警电话;走廊配有干粉灭火器箱,上面贴有红色“灭火器”标志;楼层内设有事故照明灯,可见清晰的“紧急出口”标志;在走廊或者楼梯,有消防栓,附近配有消防带。
8、如何防范公共场所、交通扒窃案件?
答:手机、psp、数码相机等贵重财物不要外露,要贴身摆放或是置于自己的视线范围内,遇到人多拥挤或是故意碰撞等情况,要提高警惕。同行的家人、朋友之间也要多多注意身边的情况,要相互提醒,互相守望。
9、暑期如何防止溺水?
答:不要独自一人外出游泳,要选择好的游泳场所,对场所的环境等详细情况要了解清楚。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做好下水前的准备,下水后不要互相打闹,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在游泳中,若遇突发情况,千万不要惊慌,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及时呼叫同伴救助。
10、如何避免恶少敲诈勒索?
答:一是学会拒绝恶少不正当的要求,要勇敢说不。在恶少试探的过程中,如果有同学在或身处热闹之处时完全可以晓以利害,义正词严,怒目斥责。还可以智斗,稳住对方,与其周旋,比如激昂提出要找人借钱物,分散对方注意力,拖延时间或者寻机脱身喊叫嚎哭,引来旁人围观,令歹徒惊慌失措。二是随机应变,及时报警,如果当时实在无法拒绝,可暂时答应他们的要求,或约定时间、地点交钱物,待对方离开立即报警。
杨浦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