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张老照片,回顾崇明百年人文历史
2018-3-20 5:56:00发布91次查看
每一个地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古老传说和历史故事,《瀛洲旧影——崇明百年老照片》中记录了大量崇明历史旧影,请跟着我们来一次穿越,在旧照片中回顾崇明一百年的人文历史。
1、尚志女学校校门。尚志女学校由崇明人徐不更(1862-1939)创建于1906年,原址在今城桥镇嘉乐弄原袁氏祠堂
3、1922年创建的民本中学办公楼、教师和操场
4、1931年7月,敦行女子初级中学第三届毕业生与老师合影。私立敦行女子初级中学位于城内庙弄,由邑人施补经创办于1928年
5、大新中学校舍。1939年黄淡曾、施馥桂等借新河镇黄铸侯的宅邸为校舍,创办国语、英语、算术专修馆
6、民国初期赵公堤,位于今港沿镇至向化镇之间
9、长江客货轮“天赐”号。1931年由时任崇明轮船公司董事兼协理陈干青设计并监造
10、长江客货轮“天佑号”。1934年由陈干青从广州购置后营运于沪崇之间。1937年为免遭日军劫持,天佑号自沉于二条竖河港内
12、惠崇轮埠公司大星轮船码头
15、1919年,杜少如与上海营造商姚锡舟集资64万银元,在堡镇大通河南购地100亩筹建大通纱厂
18、崇明学宫棂星门。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这是民国年间县立中学女生在棂星门前合影
19、崇明学宫杏坛。位于学宫万仞宫墙东南隅,这是1922年县立中学第四届毕业生在杏坛前合影
21、1924年金鳌山公园正门。金鳌山相传建于宋代,后坍于海,清康熙七年(1668)重建
24、民国初的大有亭和得月桥
25、唐一岑墓。明嘉靖年间唐一岑任崇明知县,抗击倭寇殉职,唐墓原在平洋沙城西南,清雍正年间迁到蟠龙镇东,1990年迁到今鳌山路一带
26、演武场。原位于县城东门外,建于明万历年间,20世纪50年代改为公共体育场
27、1938年3月18日晨,侵华日军第101师团102旅团所属步兵103联队渡江攻打崇明
30、日军冲锋舟和扫雷艇
31、日军所立中华民国三勇士之墓。三名无名青年在东门寒山寺附近英勇抗敌,击毙十余名日军后壮烈牺牲
34、日军在春晖门(东门)前留影,春晖门建于清康熙年间,1954年拆除平整,辟为环城公路
37、陷落后的崇明县城崇安门(南门)。崇安门也在1954年拆除平整,辟为环城公路
40、日军指挥官巡查地方伪军部队
43、1944年的崇明春晖门
46、崇明大公所广仁养老院。由乡绅王清穆与上海陆伯鸿等集资筹建
49、崇明闻人杜少如(右)和王清穆(左)
52、20世纪50年代初,城桥镇街头
55、黄家花园西花园。此为崇明富商黄稚卿与家人合影
58、思蓼山庄。位于今港西镇团结村,由中国著名航海家陈干青建于1935年
61、上海知青出发前往崇明
64、热烈欢迎新战友
67、新海农场
70、七十年代崇明县人民政府
73、改造后的唐一岑墓
76、崇明中学
79、崇明汽车站
82、中心医院
85、灶花
88、北堡镇沈宅墙门(建于清乾隆年间)
92、上棉三十五厂
95、牡丹亭
98、崇明酱菜
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