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广大职工而言,工资收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部分,也是实现美好生活的基本物质基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8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提高重点群体待遇
减轻个人税负、居住、就医、消费成本
增加民生收入
为人民收入“开源节流”,努力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过去五年,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
2017年,我国居民收入增长7.3%,增速均比上年有所加快。过去五年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超过经济增速,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
图自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这些收入项目要提高
最低工资标准:预计今年4月调整
养老金:今年1月1日起增加
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3月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关于201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其中规定——
从2018年1月1日起,提高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 基本养老金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水平。
民生补助标准:随最低工资上涨而上涨
这些群体收入待遇将提高
中小学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
今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其中,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地位的问题被放在了第一位。
明确要求——
确保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收入;
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落实连片贫困地区教师的补贴政策。
科研人员:薪酬制度更加灵活
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改革科技管理制度,绩效评价要加快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 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探索赋予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
技术工人:待遇将提高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推动人力资源自由流动,支持企业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加大高技能人才激励。
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完善工资和津补贴制度
这些生活花费将降低
个税:提高个税起征点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
就医:医保人均补助增加40元
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协调推进医疗价格、人事薪酬、药品流通、医保支付改革,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下大力气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
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保障水平,居民基本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加4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
扩大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把基层医院和外出农民工、外来就业创业人员等全部纳入。
继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
住房: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
启动新的三年棚改攻坚计划,今年开工580万套。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新就业无房职工、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保障范围。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落实地方主体责任,继续实行差别化调控,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支持居民自住购房需求,培育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共有产权住房。
购物:下调关税
积极扩大进口,办好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调汽车、部分日用消费品等进口关税。
旅游:降低景区门票价格
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
电信资费:流量费降低30%
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实现高速宽带城乡全覆盖,扩大公共场所免费上网范围,明显降低家庭宽带、企业宽带和专线使用费,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年内至少降低30%,让群众和企业切实受益,为数字中国建设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