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13家AI企业荣登人工智能排行榜
2018-3-14 9:53:17发布64次查看
正如百年前电能改变了很多行业一样,目前人工智能(ai)也正在改变着医疗、交通、娱乐、制造业等主要行业。比如一个很有经验的医生,他看过500张的核磁共振胶片,他知道这个病人大概是什么病因,未来会发生什么。而人工智能机器人可能看过5000张甚至是5万张的核磁共振胶片,它可以更快地诊断和诊疗。
作为全球科创中心,上海在中国人工智能版图上分量十足。据亿欧智库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城市排行榜》,上海综合得分仅次于北京,排名第二,本地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数量也位居第二。
近期,亿欧还发布了上海50家人工智能代表企业,浦东共有13家人工智能企业上榜,其中有11家来自张江。
应用广创新成果落地快
此次张江上榜的企业,分别为思岚科技、图麟科技、元趣科技、森亿智能、图漾科技、银晨智能、科大智能、亮风台、奇手科技、纵目科技和傅利叶,涵盖了金融、教育、交通等领域。
之前,浦东新区科经委牵头调研了浦东新区内66家人工智能企业并集成《浦东新区人工智能领域企业调查报告》,其中注册地在张江的就有49家,涉及智能制造、公共安全、医疗保健、金融、教育等。
与“深藏实验室”不同,人工智能创新技术落地速度快,可迅速进入各种应用场景。如元趣科技一直深耕儿童人工智能,推出了多款智能型机器人。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儿童机器人生产商使用的都是一些开放平台的语音识别技术,而元趣则是拥有自主研发的深度智能语音交互和语义理解等核心技术,已拥有一批忠实“粉丝”。
成立短短几年的傅利叶智能科技则已经于2017年初推出了中国首个商用化的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此外,其研发的首个具有触觉的上肢康复机器人fourier m2也是中国第一个进入欧洲市场的康复机器人产品。
形成互相支撑产业生态环境
人工智能产业的三大要素:算力、算法和数据。专注人工智能孵化的大麦村联合创始人兼ceo李闯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张江发展人工智能具备一些天然优势。
以数据而言,张江一批“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企业,如喜马拉雅fm、wifi万能钥匙、七牛云、沪江网等,已经集成了大量的用户数据,而人工智能的发展基础就依赖于海量的数据,及不断更新的知识库。
经过20多年的产业发展,张江已有了成熟的集成电路、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基础,这也将使张江人工智能在芯片、硬件、内容发展上,形成互相支撑的产业生态环境。
数据显示:去年前三个季度,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实现营收为453.17亿元,同比增长17.26%,增幅超过上海全市5.66个百分点。值得关注的是,芯片设计业、设备材料业是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亮点,分别增长超过20%以上。
业界认为,目前来看,在人工智能领域,张江有丰厚的高校资源和高端人才的积累,未来有望成为上海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上海新闻